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扶贫攻坚不力的干部 不能止于简单的调整

发布时间:2015-08-26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四川省把扶贫攻坚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践课堂,用扶贫攻坚成果检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调整扶贫攻坚措施不力、成效不佳的软弱班子100多个,不称职干部200多名(四川日报 8月21日
党组织选派干部到贫困村扶贫,其目的是为贫困村注入新的活力,引进新的思想,带领贫困村早日脱贫,贫困户早日致富,同时锻炼干部的能力,提升干部的水平。部分干部对组织安排的工作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实行“软反抗”,扶贫攻坚不力,成效微乎其微,制定项目水土不服,不但没让贫困村脱贫,贫困户增收,反而导致返贫,浪费的是国家资金,丢的是党员干部的脸,伤的是人民群众的心。
扶贫攻坚不力的干部究其原因是政治素质不过硬,工作能力平庸。四川省委今年召开的十届三次全会已明确把扶贫攻坚列入全省八大重点工作,但部分领导以单位事务忙离不开人,不放扶贫干部下村、入社,个别扶贫干部嫌贫困村山路崎岖、条件艰苦,不愿进村到户,这都是不讲政治、不顾大局、不守纪律的突出表现。也有干部认真驻村入户,踏实调研,但因能力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扶贫攻坚发力未显力。无论是干部政治素质不过硬,还是工作能力平庸,都应该对其进行调整。
调整干部主要包括提拔、交流、降免职,对扶贫攻坚不力的干部进行提拔是不大可能的,主要应该是交流或降免职。对发力未显力的干部,不适合干扶贫工作,将其交流在更适合的岗位上人尽其能,这是人力资源合理利用,无可厚非。假若对政治素质不过硬,谋事不实,组织安排工作实行“软反抗”的干部也仅仅采取交流调整,那真是迎合了不作为干部的心,助长了“庸懒散浮拖”的歪风邪气。
笔者认为针对扶贫攻坚不力的干部,应结合四川省委组织部近日就做好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发出通知,对政治素质不过硬的干部视情况轻重给予诫勉谈话、点名通报、记过以及降免职处分,而非止于简单的调整。扶贫攻坚工作组找出了6大类128个突出问题,提出3大类221条建议,更要跟踪督促落实,才能真正让干部接地气、受教育,才能不辜负贫困群众的殷切期盼。
作者:木木
由头网址:
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50821/108256.shtml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