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干部中,觉得没有尊严的,大体上都是那些普通公务员。而让他们感觉没有尊严的,其根本原因并非群众非议、责大权小和事多钱少,而是那些基层领导通用的——缺乏基本人情伦理的工作方式。
文 | 南人北客
来源 | 南人北客的法律博客
基层干部身处执政一线,他们是中国复杂国情的“亲历者”。中国各项改革任务都要靠基层干部去落实,各种发展目标要靠基层干部去实现。这要求基层干部应当享有与工作内容相匹配的尊严和权威。(2015年08月25日人民日报公众号)
人民日报公众号在文中列举了种种基层干部为何没有尊严的根由。比如不被群众理解甚至受到群众非议、责大权小、事多钱少没尊严,还有到条条部门办事太难等等不一而足。
笔者以为,人民日报公众号文章所列举的虽是事实,但还不是最让基层公务员难以忍受的。“我宁愿到县里哪个局当虚职,也不想在乡镇当实职。乡镇里再大的干部也只有落实的份,而县里某个局随随便便就发号施令”。当笔者看到这句话时,完全理解基层公务员这样的心声。
然后,笔者以为上述说法并非完全事实。在基层公务员团体当中,真正没有尊严的并不是在乡镇当实职的那些领导干部。而是一辈子都在乡镇工作,而又升迁完全无望的人,才会感觉没有尊严。
事实上,乡镇实职领导本身也是可以随随便便发号施令的人,他们完全没有必要,也不会去羡慕那些县里哪个局的虚职。因为,在基层公务员的升迁渠道中,当了乡镇的实职,离县里某个局的实职就不远了。
笔者早年曾在基层乡镇工作过,由于家在农村,现在也有一些任乡镇领导的朋友。他们虽然工作很累,有时的确是被县里的某个级别比自己低的人随随便便发号施令,但他们很少认为自己没有尊严。
在笔者认识的乡镇干部中,觉得没有尊严的,大体上都是那些普通公务员。而让他们感觉没有尊严的,其根本原因并非群众非议、责大权小和事多钱少,而是那些基层领导通用的——缺乏基本人情伦理的工作方式。
比如,如果在基层干部的亲朋中出现上访、拆迁、平坟、计生等难搞的“钉子户”,领导便会命令你去把他们搞定。其实很多基层干部搞非亲非故的群众,虽然不愿接受,但起码会认为自己是在“依法行政”不感为难。而要他们搞自己的亲戚朋友,通常他们下不了手,也轻易不敢下手。一旦他们下了手,就会被亲朋拒之门外,亲朋好友甚至会抱团和他恩断义绝。而不下手或不愿下手,就是没有完成任务,就是无能,领导就会认为是你坏了好事,领导迟早跟你算帐。
想想也是,一辈子遇到几次这样的事,老是被亲朋好友指着脊梁骨骂,一天天弄得跟孙子似的,威信扫地,何谈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