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尘封40年,“特赦”出鞘

发布时间:2015-08-2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时隔四十年,再次特赦,四类人或将获释】《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草案)》今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正在服刑的参加过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老兵等四类服刑人员,或将获得特赦。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现行宪法规定,33年来首次行使特赦决定权。我国上一次特赦是1975年。(中国青年报  2015年8月24日)
特赦是国家依法对特定罪犯免除或者减轻刑罚的制度,也是一项国际通行的人道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宪法,国家先后进行过7次特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特赦部分服刑罪犯,是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的创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法治意义。
特赦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赦免制度原本也大多是在国家节日、庆典或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时实施。例如,德国的圣诞节赦免、韩国的光复节赦免、泰国的国王庆生赦免等。尽管特赦只适用于特定的服刑人,但此次特赦具有辐射全社会的感化、召唤的效应,可以使普通民众体认国家的德政与智慧。面对当前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矛盾,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矛盾解决机制。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分别于1959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6年对确认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进行赦免,直至1975年赦免全部在押战犯,共实施了七次特赦。专家指出,这项制度40年后重启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重启特赦制度还有助于完善综合治理犯罪的对策机制,此次对部分服刑罪犯实行特赦,使之得到宽大待遇,切实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区别对待之基本蕴涵。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特设亦将鼓励犯人自新,疏减监狱囚犯,节约司法资源。此次对部分服刑罪犯的特赦,可以促使他们对社会感恩图报,珍惜得来不易的自由,从而鼓励其自新迁善,并达成预防其重新犯罪之刑罚目的。特赦部分服刑罪犯,其直接的结果便是释放在押服刑人,疏减狱政压力,从而可以有效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
  例如,意大利便于1953年施行大赦,从5万名犯人中赦免了2.3万人,以缓解监狱拥挤之状况。对于中国来说,根据司法部的相关报告,截至2013年底,各级监狱的在押犯人已达180.76万人,仅次于美国而高居世界第二位。鉴于此,专家认为,通过对部分服刑罪犯的特赦,当然可以发挥其疏减监狱囚犯、节约司法资源之功效。
  可以看出在现代法治理念中,赦免是法律严苛的均衡器。今天,中国重启特赦制度,将在犯罪人和国家之间构筑起一个人道而又理性的屏障与庇护所,并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制中扎下坚实的根基。
作     者:   老马
                            联系电话:13778098963
                            邮    箱:2010926518@qq.com
                            地    址: 四川省三台县梓州干道16号
                            邮    编:  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