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推动干部“能下”是一项系统改革

发布时间:2015-08-21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这被称为是十八大以来中共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文件。(7月24日财新网)
《规定》对准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最敏感环节,长期以来饱受群众诟病的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无疑彰显了中央人事制度改革的决心,是构建中共新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标志性举措,更是营造优良政治生态的大手笔,从制度上为干部“能下”明确标准、范围、内容、规则,无疑将真正激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干部管理创造一种新的制度模式,为优良政治生态奠定健康可持续的基础。
“流水不腐”,如果干部“能上不能下”,必然导致机构人员臃肿,人才流不动,老慵懒浮拖官员占着位子低效运转,正常积极的晋升激励机制发挥不了作用,几千万公职人员这股水自然会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激活干部“能上能下”,才能给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开辟入口、腾出位子,营造健康积极的人才激励氛围。
干部“能下”的情况很多,但改革对准的目标显然不是通常所谓的“下”,即退休、到龄、离职、辞职,也包括因能力不足、严重违纪违法、需要组织处理的“下”,对于后一类情况的“下”的比例极小,甚至该“下”的不“下”。不少官员,在一个地方违纪违法被降级处分或免职,过一段时间又在另一地方冒出来“换装复出”,让干部“能下”俨然成了形式、忽悠公众的把戏。
虽说推动干部“能下”找准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但“能下”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旦落实在改革实践,就必须精确化、精细化,搞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事实上,推动干部“能下”,中央早有举措。1994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就提出,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要果断调整,但21年了,干部“能下”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当前对于“能下”问题主要聚焦在“什么是不适宜”、“依据什么进行调整”、“怎么进行调整”、“调整后怎么安排”。很显然,推动干部“能下”是一项系统改革,必须全面协调、统筹兼顾,除了顶层设计,还需配套措施,对于“能下”的范围、依据、路径、标准,在科学量化的评价体系中尤需充分体现党和群众的意志和认可度。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