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勿让公函接待成为“逗你玩”

发布时间:2015-08-0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在18省份的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公函制”成为公务接待的基本准则。国家工作人员的休假、探亲、旅游以及个人接待活动不属于国内公务接待范围,如因公务外出需要接待单位接待的,派出单位需发公函告知接待内容、时间、行程、人数和人员身份。“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不予接待”成为各省份的管理共识。(腾讯网  8月22日)
近两年来,像这类的细则和规定各个地方都出得不少,但大多都是做做样子、打打擦边球、玩玩文字游戏,歪嘴和尚没能念好正经。所以说,公函接待的规定写得再好,落实没跟上,那就不算一个成型的政策,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舌尖上”的接待问题,还会让其成为新版的“逗你玩”,变为废纸一张。
实际公务接待中,要实打实地做到无公函不接待,恐怕还是会有一些难度的。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个地方都在精简文件会议,而一个地方一年下来的公务接待肯定也不少,如果件件都要求有公函,那在一定程度上就有点违背精简文件的要求了。各地政府部门本是一家,只需要分分种就可以给你开出一堆公函,你想怎么报就怎么报,甚至可以为了备查准备真假两笔账,这么看来,有公函才接待的规定其实也并非很难办。当然,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遇到上级领导没有公函就来,作为下级单位,你可不可能不给吃,要真按规定办事,那岂不是要被穿小鞋?碰上那些退了休的中央领导、省级领导、市级领导或县级领导要来,他们的公函又该由谁来发出,下面的又要不要给吃?还有,要是碰到的是那些带有公函的,但在接待中却指明要坐某高档车、喝某牌子酒、住某星级酒店,这种情况又该怎样应对,公函总不能成为触犯接待标准的护身符吧。
无公函不接待的规定就如同是公务接待新的“紧箍咒”,虽然可以有效规范公务接待问题,助力整治公务接待不正之风,但是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笔者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把无公函不接待当回事,及时向社会公布操作流程,定期晒出相关账单,建立健全接待实名制、公示制、违规责任追究制等,细化操作标准,明确监管要求,逐步健康官场的接待方式;同时,动员群众的力量,鼓励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对举报违规接待行为的给予奖励,让无公函不接待的规定不是“逗你玩”。 (文/陈隽)
 
作者:陈隽
联系电话:18281905213
邮编:621100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新西街8号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