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公函接待成为“逗你玩”
发布时间:2015-08-0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在18省份的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公函制”成为公务接待的基本准则。国家工作人员的休假、探亲、旅游以及个人接待活动不属于国内公务接待范围,如因公务外出需要接待单位接待的,派出单位需发公函告知接待内容、时间、行程、人数和人员身份。“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不予接待”成为各省份的管理共识。(腾讯网 8月22日)
近两年来,像这类的细则和规定各个地方都出得不少,但大多都是做做样子、打打擦边球、玩玩文字游戏,歪嘴和尚没能念好正经。所以说,公函接待的规定写得再好,落实没跟上,那就不算一个成型的政策,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舌尖上”的接待问题,还会让其成为新版的“逗你玩”,变为废纸一张。
实际公务接待中,要实打实地做到无公函不接待,恐怕还是会有一些难度的。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个地方都在精简文件会议,而一个地方一年下来的公务接待肯定也不少,如果件件都要求有公函,那在一定程度上就有点违背精简文件的要求了。各地政府部门本是一家,只需要分分种就可以给你开出一堆公函,你想怎么报就怎么报,甚至可以为了备查准备真假两笔账,这么看来,有公函才接待的规定其实也并非很难办。当然,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遇到上级领导没有公函就来,作为下级单位,你可不可能不给吃,要真按规定办事,那岂不是要被穿小鞋?碰上那些退了休的中央领导、省级领导、市级领导或县级领导要来,他们的公函又该由谁来发出,下面的又要不要给吃?还有,要是碰到的是那些带有公函的,但在接待中却指明要坐某高档车、喝某牌子酒、住某星级酒店,这种情况又该怎样应对,公函总不能成为触犯接待标准的护身符吧。
无公函不接待的规定就如同是公务接待新的“紧箍咒”,虽然可以有效规范公务接待问题,助力整治公务接待不正之风,但是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笔者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把无公函不接待当回事,及时向社会公布操作流程,定期晒出相关账单,建立健全接待实名制、公示制、违规责任追究制等,细化操作标准,明确监管要求,逐步健康官场的接待方式;同时,动员群众的力量,鼓励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对举报违规接待行为的给予奖励,让无公函不接待的规定不是“逗你玩”。 (文/陈隽)
作者:陈隽
联系电话:
18281905213
邮编:
621100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新西街8号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