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公务员,请收起你的侠肝义胆

发布时间:2015-07-29      来源: 法律读库    点击:

作者:梁权赠,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

来源:法律读库(lawreaders)

作者授权发布,在此致谢!



(一)

 

四年前,大学毕业,我放弃了医学。这种放弃,像是喝了半碗孟婆汤就上了奈何桥,虽就此割断了与母校、与师长同学、与那五年青春激扬的联系,但仍有回忆,至今阵痛不已。

 

我坚持选择了法律。但那时,我对法律没有任何感情,选择它只是因为听说毕业后可以报考更多的公务员职位。是的,我想要的不是法律,而是进入公务员系统的一块敲门砖。朋友开玩笑说:“辛辛苦苦学医五年,为了从政就这么轻易放弃,你的官瘾得有多大!”起初,我也这么想,要不是极度渴望权力,怎么会轻易放弃医学?

 

(二)

 

真相并非如此。之所以痛下决心选择从政,不是我官瘾太大,而是我有一副侠肝义胆。就算在今天,大概也有不少人认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从政是最好的选择。至少我是。

 

传闻中的拥权者春风得意、用权者风光无限,我没体会,也没资格说三道四。但我能肯定,多年来那从未消停的强烈的从政欲望,是始于儿时那仗剑走天涯的梦想,是在回应心底那行侠仗义的情怀。当下,每办一起案件,我便心满意足;每见一丝欣慰,我便幸福如归。这些确确实实的满足与幸福,就是真真切切的初心所在、梦想所往。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管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又怎样。

 

(三)

 

直至有一天,案件管理处通知我下楼接待律师。那名律师所代理的案件,因证据不足未予批捕,之后公安机关对嫌疑人进行了取保候审。这名律师声称,嫌疑人无罪,应当解除取保候审。这种情形相当少见,一般来说,检察机关若不批准逮捕,嫌疑人方面就应很高兴了。在侦查尚未终结时,几乎没有嫌疑人或律师如此“得寸进尺”,要求解除取保候审的。这一点,嫌疑人不知尚可理解,律师不知便不可理喻。更何况,申办此事应去公安机关,而非检察院。

 

后经了解,律师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嫌疑人强烈要求。律师说,嫌疑人之所以如此深信自己无罪,并要求律师到检察院申办此事,是因为检察官在提讯时,让他感觉到自己确实被冤枉了。听到这,我倒吸一口凉气:这名嫌疑人是我提讯的,让他感觉被冤的那名检察官只能是我。

 

事后,案件管理处的一位领导说:“这事对你是一个特别好的提醒。与百姓打交道,切忌不加收敛的侠肝义胆。百姓来反映个事,你就义愤填膺;百姓喊几句冤,你就拍胸脯、打包票。其实,很多事背后是有隐情的,就算真有冤屈,也得保持冷静。当场把自己整得跟个青天大老爷似的,很容易让百姓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结果,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事儿解决不了,人家可不得找你算账,到时还可能骂咱们贪赃枉法、官官相护。”

 

这番话,听得我一身冷汗:一腔热血报考公务员就是为了行侠仗义,而今这过于强烈的侠肝义胆却差点酿就祸端。

 

(四)

 

这一部分容我扯远点儿。

 

我还有一个特点,脑子不会拐弯。有人说,我是真诚坦率。或许对吧,但年轻时心直口快,大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是脑子里缺少长幼有序、有礼有节的弦儿。若执迷不悟,仍旧拿着“真诚”、“坦率”自我标榜,终究会给人留下不守规矩、不懂礼数的印象。我曾经是,或许现在还是。

 

最近朋友圈有一篇文章,叫《你不是太直,你只是自私》,说的就是我这种人。但我觉得,文章对现象描述很准,定性却有些极端。作为一个亲历者,我觉得,大多数说话太直且屡教不改的人,不可草率定性为自私。他们往往觉得,“太直”,大家都会喜欢,都会钦佩。他们,只是无知,因为真正的自私是在认识到“太直”会害人害己后,仍旧不思悔改,仍旧我行我素。或许有人说,无知就是最大的恶。这也不对,社会总需要一些包容,让人们有机会去挣脱无知。更何况,与真正的自私不同,在“不守规矩”、“不懂礼数”的背后,他们大都有一颗真诚向善的心。

 

(五)

 

是的,我想做这样一个类比:无知任性、口无遮拦,纵使一心向善,在别人眼中,也是一个不守规矩、不懂礼数的人。不得章法、不加度量,越是侠肝义胆,越会中伤良善;很多行为,看似除暴安良,实则祸害一方。

 

这是同一个道理,大概都是关于“度”的问题。

 

其实,不只是那些有梦的公务员,还有很多人,为了那个侠客梦,历尽艰辛,费尽周折。然而往往,就是那一副所谓的侠肝义胆,每每为无知与任性提供道德庇护,让多少人执迷不悟,让多少恶高歌猛进。

 

前几天,大家在群里讨论警察刑讯逼供的话题。一位朋友开口便说,这种警察没有人性,不敬畏生命,就应该立马辞退,赶出警察队伍。此时,一位全国十佳公诉人说:“刑讯逼供的警察大多是你这种状态。多办理几起刑讯逼供案件,你就会发现,动手殴打犯罪嫌疑人的大都是正义感很强(又不会适当控制)的人,工作不认真负责的,一般不在乎案件是否能破。”

 

可以想象,一名正义感很强的警察,先目睹了嫌疑人的穷凶极恶,然后再面对他的无赖耍横,是多么容易情绪失控!

 

但无论如何,刑讯逼供都是不对的。侠肝义胆,是一种令人敬佩的情怀,但若任性偏执、不加控制,则会害人害己。《你不是太直,你只是自私》中有一句话很精辟:“所有自由都是以约束为前提,成人都该遵循,以尊重和善意为前提才有资格谈直爽和率性。”同理,侠肝义胆应当以理性与平和为前提,做到了言行有度,才有资格去行侠仗义。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