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社会各界“捍卫英雄”行动综述

发布时间:2015-07-27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我们和英雄在一起”

——社会各界“捍卫英雄”行动综述

本报记者 倪光辉

2015年07月27日03: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尊重历史,敬畏英雄。”

  “维护历史的尊严和英雄的声誉,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

  “对别有用心的抹黑攻击,要积极驳斥、坚决斗争。”……

  7月20日,在“我们和英雄在一起”走进军营活动总结座谈会上,军地部分媒体、网络名人和新媒体账号负责人掷地有声地发起倡议。

  近段时间,网上出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制造、散布谣言,抹黑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先烈的英雄事迹,质疑英雄之声一时间甚嚣尘上,歪曲国史、党史、军史,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社会上特别对年轻一代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时代,如何更好地捍卫英雄?“必须旗帜鲜明,坚决回击这种恶搞,以真相还原历史,以证据破除质疑。”连日来,社会各界、各媒体、网络意见人士积极开展“捍卫英雄”行动,以事实说话,以评论引领,有力批驳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回击了网络谣言,在读者、网民中引起强烈共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如今,“我们和英雄在一起”,逐渐成为网民中、社会上的主流声音。

  还原历史 解疑释惑

  用事实说话,让英雄形象立于不败之地

  人民日报同步推出重要稿件,特别加强在“两微一端”平台的推送力度。人民日报客户端围绕“捍卫英雄”宣传主题,通过原创、转载、推送等途径,累计发稿33篇,其中推送人民日报新媒体版文章《抹黑英雄成网络公害》,被多家媒体转载,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原创栏目《小调查·艺术恶搞惹争议,你怎么看?》累计获得465条评论。“在当代中国,捍卫英雄就是捍卫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捍卫国家复兴的基业,就是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流媒体挺立舆论前沿,弘扬主旋律责无旁贷……”人民日报要闻六版主编表示。据介绍,该版品牌栏目“对话价值观”近期将以“捍卫英雄”为主题,邀请英雄连队官兵、社会各界相关专家、网络意见领袖畅所欲言,充分碰撞,力求加强热点引导。

  《黄继光血肉之躯为什么能挡住子弹?》《邱少云为何在烈火中一动不动?》《董存瑞是如何炸碉堡的?》……从7月8日至14日,央广“中国之声”策划系列报道《捍卫英雄》,通过微信平台连续推出7篇力作,解疑释惑,酣畅淋漓。报道采用多种方式,展示英雄的普通人身份及朴素情感,做到在反驳质疑的同时拉近英雄与大众距离。

  “一些人对英雄造谣中伤,甚至妄图通过‘细节考证’来推倒英雄。我们只有一种态度:坚决回击!”着眼于报道可信度,央广配发英雄战友、亲人提供的史料图片和音视频,并在结尾处请他们直接出来说话;不仅提供确凿的证人、证言、证据,还让广播听众、微信微博的网友参与到为英雄正名行动中。

  为达到回应网上质疑、彻底拉直问号的传播效果,解放军报始终坚持从正面进入,下大气力挖掘、还原历史真相和英雄本色,心平气和地把事实讲足讲透。选取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人物,派记者踏访河北、辽宁、山西、四川等10多个省市,采访数百人,寻找线索证据,收集了大量可信的一手资料。新闻调查稿件均由英雄的战友、同事、亲人、目击者等,用见证人口述的方式还原历史。采写“狼牙山五壮士”稿件时,记者了解到当年追杀五壮士的日军小队长曾来此祭拜,便顺藤摸瓜找到他走时留下的军刀,在报道中写出这一无可争辩的铁证。

  新华社“为英雄正名”系列报道充分运用全媒体手段,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综合展示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和英勇事迹,借助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等平台,与优酷网等拥有庞大用户规模的视频网站合作,播出《为英雄正名:亲历者讲述刘胡兰的真挚恋情》《为英雄正名:邱少云牺牲之谜》等视频节目,放大报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中央主要媒体和网站“为英雄正名”报道推出后,媒体和广大网民纷纷发声表示支持。一些媒体刊文认为,为英雄正名是捍卫历史的良心,让人们重新认知英雄,了解英雄事迹,并参与到捍卫英雄形象的反击战中。许多网民认为,中央主要媒体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调查,为近年来屡遭恶意抹黑的英雄人物“正名”,起到正视听、明是非、服人心的作用,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舆论。

  保卫英雄 传递信仰

  以不同形式呈现,传递亘古不变的英雄信仰

  “烈士保卫国家,谁来保卫烈士?”面对英雄被一些人无端嘲讽、污蔑,我们有必要发此一问。

  捍卫英雄,就是在捍卫民族的历史;守望英雄,就是在守望国家的未来……

  这是人民日报刊登的《忘记英雄的民族没有魂》《抹黑英雄恶搞历史成网络公害》等评论发出的呼喊。文章剖析抹黑英雄、恶搞历史的危害性,从专家和网民视角对其进行批判。

  光明日报刊登评论《以质疑英雄为“时尚”是错误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对“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务必保持清醒和严肃。

  人民网刊登《守护英雄,更需要痛打“凿船党”》,新华网刊登《失去英雄,我们何以面对未来》,央视网刊登《诋毁英雄就是消解历史与未来》,在网上获得广泛的转载。

  解放军报和中国军网“加强火力”,连续刊登《英雄,社会应有的价值认同》《英雄,强国强军的时代召唤》等多篇评论。《八问“拉黑”军人形象的史杰鹏》《“凿船党”正集中猛攻英雄形象》等文章,以鲜明的战斗风格与错误观点较真碰硬。《英雄,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等4篇评论员文章,阐述英雄及其精神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在道义上使读者产生认同、引发共鸣,自然而然地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

  据了解,早在5月份,网上诋毁英雄苗头出现时,解放军报就通过报纸、杂志、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全线出击,先后推出“认识英雄关爱英雄尊崇英雄”等专栏,配发评论员文章4篇,刊出“热点观察”专版1期;中国军网集纳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报道300余篇(幅、条);微博微信客户端发布相关稿件100多条,展开了一场相当规模的“英雄保卫战”。

  “人的生命终将逝去,但精神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超越时间,实现不朽。”“侠客岛”微信公众号编辑感慨道,“各媒体以不同形式将真相呈现给网友或读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年代传递亘古不变的英雄信仰。”

  关注军事类微信公众号的网友或许会发现,一个名叫“我们的天空”的微信公众号,这段时间频频推出捍卫英雄稿件。这个公众号,正是黄继光烈士生前所在部队创办的!7月10日以来,“我们的天空”已推送了8篇相关文章。黄继光烈士生前所在连现任连长刘堃说:“63年前,我们的英雄前辈为我们守住了上甘岭守住了国门;63年后的今天,为英雄守住精神上甘岭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温历史 感悟崇高

  “低头”忙碌,为让更多的人抬起头来仰望英雄 

  7月13日22时,“黄继光连”连队宿舍已经熄灯,“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成员的住地却仍旧热闹,十余家军地媒体记者与新媒体账号负责人,低头敲打键盘,戳动手机,都在以不同的形式“爬格子”。有记者说,这样“低头”忙碌,为的是让更多的网民和读者抬起头来,仰望我们的英雄。

  此前,在中央网信办和总政治部组织下,50多位网络名人、新媒体账号负责人分三批走访了邱少云、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生前所在部队,重温人民军队光荣历史,感悟革命英雄崇高精神。截至7月12日8时,百度相关信息850余万条,新浪微博“我们和英雄在一起”话题阅读量超过2500万,网民评论总数超过13万条。“就是要行动起来!网上网下整体联动。”负责组织的总政相关人士表示。

  “对于媒体人来说,是在无形的战场参与着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论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都要求媒体人守土有责。今天,在各种信息角力的时代,更要求我们用新思路、新手段去坚决打好舆论战役。”媒体人、文化学者刘仰表示。

  捍卫英雄,切实行动起来。在“网络大V”侮辱英雄人物事件中,广大青少年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发声,与网上诋毁英雄形象的负面言行正面交锋,迫使“网络大V作业本”对侮辱英雄的言行进行公开道歉。中央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持续关注这一事件,及时报道法院受理邱少云名誉侵权案并立案的最新进展,阐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侮辱英雄不仅触碰道德底线,也是违法行为。

  “看到网上诋毁英雄的言论,我心中愤慨之余,也为他们感到羞愧。”中国传媒大学在校研究生张毅告诉记者,主流媒体的引导让我们找到了方向。他发帖称:“战士们负责在前线保家卫国,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负责在网络上保卫英雄!”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7日 06 版)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