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网:利令智昏必成贪 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

发布时间:2015-07-24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利令智昏必成贪

 

马望原

2015年07月23日20:58    来源:人民网    
 

有一个成语叫“利令智昏”,指一个人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令计划的出事落马,就是这一成语的鲜明注脚。受贿、泄密、通奸……位高权重却私欲泛滥,令计划最终掉进了“欲望的洞窟”,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生而有欲,但凡事有度。正常合理的欲望,可以成为奋斗的动力;但若是不切实际的欲望,则可能埋下毁灭的种子。其间的这个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认识上并不难掌握,比如,是否有悖良心道德?是否违背党纪国法?难就难在,能否有足够的内在定力,管好自己的欲望、守住法纪的底线。

无论是令计划,还是其他贪腐分子,很难说他们一开始就不辨黑白、不知对错。只是随着地位的提升,慢慢放松了自我要求、失去了自我约束,让贪欲蒙蔽了理智,让权势淹没了敬畏,一步步失守法纪的防线,最终走向蜕变腐化、违法犯罪的深渊。老子有句话说得好:“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反过来说,倘若级别提高,带来的是欲壑难填;权力变大,导致的是目空一切,那么最后栽跟头是必然是的事。

廉不廉,贪不贪,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曾为领导干部算过“三笔账”,一是“利益账”,二是“法纪账”,三是“良心账”。“三笔账”,归结为一点,就是要守住底线、会算大账,别干得不偿失的事情,珍惜来之不易的事业和人生;“三笔账”的核心,就是要让领导干部慎终如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

唐代柳宗元在《蝜蝂传》中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种叫蝜蝂的“善负小虫”,喜爱背东西,爬行时凡是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结果越背越多。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力气也不肯停,最后掉下来摔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令计划违纪违法案件,再次让人深思这样一个道理: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