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抓住政府网站体检机遇,打造政府信息全民共享社会

发布时间:2015-07-21      来源: 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近日,全国政府网站首次普查交出“成绩单”。目前普查第一阶段统计摸底已经结束,全国政府网站“家底”首次摸清,总数高达85890个,今后无维护能力的基层网站不再单独建站。(新京报 7月21日)
十几年来,政府各类网站建设了不少,但是问题越来越多。譬如内容长期不更新、“服务热线”无联系电话、信息发布“很任性”、只有框架无内容等问题。此次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首次普查,目的就是摸清全国政府网站基本情况,意在系统整治政府网站乱象,解决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切实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也迎来各路点赞。
点赞的同时,也需更深刻的深思。各类问题网站存在的根源在于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部分干部把办网站、发微博等当做应对上级的任务,只求糊弄上面,不管群众嗷嗷待哺的信息需求。一些单位把政府网站建设放在次要位置,没人抓、没人管,任务来了或者逼急了,就建一个空网站,不上内容或者上了内容也不及时更新,几年都是相同的版面,使网站成为了“僵尸”。还有人则对互联网充满畏惧心理,怕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引发舆论海啸,为了避免“言多必失”,所以就心安理得地选择“沉默”。正是因为关键时刻的沉默与失语,才导致小道消息填补权威信息的空白,致使猜忌怀疑取代了理解信任。
    从近期发布普查统计初步结果来看,一些网站已经进行了整改甚至关停合并。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检查整改阶段将持续到8月底。因此,我们更应该借助此次普查的机会,从内因和外应、技术和思想上消除政府网站建设的不利因素。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使他们跟上信息化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他们网络理政水平,树立与网民共享政府信息的理念。我们相信,通过此次整改,“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的“四不”现象会得到很大的改观,网站站点无法访问的情况将大大消除,网站的可用性得到大程度提升,让政府网站能真正回应互联网时代百姓的需求,为百姓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文/文元)
 
作者:文元
邮箱:franknate@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