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7日下午开始,中央部门开始集中公布2014年部门决算,这是继2011年起,中央部门第五次公布上年度部门决算。截至7月18日中午,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官方网站公布2014年部门决算的中央部门已近百家。(新华网 7月20日)
从这次中央部门公布的2014年度部门决算来看:公布的内容是越来越多,公开表格从6张增加到8张,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办公费、会议费等支出首次亮相,特别是备受关注的中央部门工资福利支出今年首次亮相,值得肯定。政府晒账,目的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要让公众才能真正看清楚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笔者认为,要让政府账本“看得见”“看得懂”,同时发挥其作用,“规范、全面、真实”是关键。
要做到规范公开。全国各级单位众多,要做到规范公开,不仅格式要统一,内容要更加细化、具体,解释说明也须更加详细。可以由国务院或全国人大主持制定预算公开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明确各级各部门每年预算公开的时间、格式(即部门预算中必须公开哪些内容)、等级(在类、款、项、目四个预算等级中,哪些项目必须公开到哪个等级),并制定相应问责措施和罚则。通过一个权威的“国标”,各级的预算公开就有了明确的规范和指针,既可以避免有关部门“找不着门道”,也可以避免不同部门“各跑各的道,各唱各的调”。
要做到全面公开。预算公开内容要全面,就要避免“避重就轻”、“外行看热闹”的情况。要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强化预算约束力,提升预算透明度,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完善预算公开的载体,加强信息化建设。对财政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造,在醒目位置单独设置财政信息公开专栏,专门用于集中公开有关财政信息,便于社会公众查询。
要做到内容真实。李克强总理说过: “预算不仅要全面公开,还要经得起人民的质询,回答得了群众的疑问。对预决算公开过程中社会关切的问题,要规范整改、完善制度。”预算内容的真实有效,一方面要强化预算约束,政府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能搞“账外账”;另一方面要强化预算公开。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当前政府自我革新的新常态下,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切实做好“晒账本”的工作,让“权利”和“钱利”在阳光下运行,还百姓的知情权,也是对干部另一层保护。(文/文元)
从这次中央部门公布的2014年度部门决算来看:公布的内容是越来越多,公开表格从6张增加到8张,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办公费、会议费等支出首次亮相,特别是备受关注的中央部门工资福利支出今年首次亮相,值得肯定。政府晒账,目的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要让公众才能真正看清楚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笔者认为,要让政府账本“看得见”“看得懂”,同时发挥其作用,“规范、全面、真实”是关键。
要做到规范公开。全国各级单位众多,要做到规范公开,不仅格式要统一,内容要更加细化、具体,解释说明也须更加详细。可以由国务院或全国人大主持制定预算公开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明确各级各部门每年预算公开的时间、格式(即部门预算中必须公开哪些内容)、等级(在类、款、项、目四个预算等级中,哪些项目必须公开到哪个等级),并制定相应问责措施和罚则。通过一个权威的“国标”,各级的预算公开就有了明确的规范和指针,既可以避免有关部门“找不着门道”,也可以避免不同部门“各跑各的道,各唱各的调”。
要做到全面公开。预算公开内容要全面,就要避免“避重就轻”、“外行看热闹”的情况。要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强化预算约束力,提升预算透明度,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完善预算公开的载体,加强信息化建设。对财政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造,在醒目位置单独设置财政信息公开专栏,专门用于集中公开有关财政信息,便于社会公众查询。
要做到内容真实。李克强总理说过: “预算不仅要全面公开,还要经得起人民的质询,回答得了群众的疑问。对预决算公开过程中社会关切的问题,要规范整改、完善制度。”预算内容的真实有效,一方面要强化预算约束,政府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能搞“账外账”;另一方面要强化预算公开。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当前政府自我革新的新常态下,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切实做好“晒账本”的工作,让“权利”和“钱利”在阳光下运行,还百姓的知情权,也是对干部另一层保护。(文/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