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干部还算好的,有的干部更是当起了看客,当地出了什么事,幸灾乐祸,围观喝倒彩,这是最可怕的。出现这种局面,说明当地的政治生态得了病。
这两天最“火”的新闻,一个是陕西延安市政府办下发通知,要求市领导以及市政府办、发改委、发改委等至少30个市属部门单位在9月底前暂取消周六休息,正常上班;另一个是湖南耒阳市文联主席熊艾春因在网上社区发表诗作遭到网友差评,“怒灿(砸)”网站电脑,后被曝曾有精神病史。两件事都引来铺天盖地的吐槽,讥诮恶评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热点冷看,不禁要问:当一地方的党政出台某项有争议甚至涉嫌违法的决策时,那些法制办、顾问团在哪里?那些合法性审查程序又在哪里?当一个地方任用某个言行狂悖颟顸甚至跌破底线的干部时,那些上下同僚如何虚美隐恶?那些推荐测评如何层层过关?
出了这些问题,往往是将矛头对准当地的主要负责人尤其是“一把手”——肯定是领导的意思呗,他决定要怎么干、他决定要提拔谁,别人谁了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了。
地方或者部门“一把手”独断,结果必然是民主集中制虚置。于是,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剧就出现了。领导提出一个偏颇的指示,下面“落实”的人一定会将其中的不当之处发挥到极端,甚至违规违法;领导提名一个缺点明显的干部,这些缺点一定会在其今后的工作中积累放大,洋相百出。
长官意志该批,那些具体落实执行者为什么竟唯唯诺诺到这种地步?
再说这次大火的文联主席熊艾春,据说十年前有过精神病史,治好了没有先不论,这些年他写了那么多所谓的诗,他自己不能理性评价,他的同事除了“不敢恭维”之外,就什么都不说吗?没有一个人向他指出过吗?没有一个人向当地主政者反映过吗?
从一个通常的角度来看,能够成为一个地方的负责人,绝不能一概而论把他说成无知跋扈、尸位素餐。特别是十八大之后,整肃吏治高压持续,督查巡视常态覆盖,举报建言渠道畅通,如果有人愿意站出来,及时讲清利弊,想必许多事情不至于发展最后步步被动、不可收拾。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道理都懂,但常常是“诺诺谀臣”吃香、“谔谔诤臣”难当。对于那些沉默的普通干部苛责,也是不公平的。说到底,这是当地的政治生态得了病。既然“一把手”说了算,那么全部责任也该由“一把手”承担。延伸开来,就是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方方面面的事,都是主管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事,普通干部只是当差吃饭,没有必要考虑那么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算好的,有的干部更是当起了看客,当地出了什么事,幸灾乐祸,围观喝倒彩,这是最可怕的。
营造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查处贪腐、革除弊端,治标之举是当务之急,提振党心民心成效显著。而从治本的层面考虑,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应给予更多的着墨,毕竟,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官本位、特权思想是民主法治的大敌,也是良好政治生态的威胁。“一把手”专断,官大一级压死人,把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关系扭曲成“猫鼠关系”,把上下级关系异化为“主仆关系”的,绝不是个别现象。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来讨论,应当把发展党内民主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待。党的十八大就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成了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总框架。落实好这些举措,科学界定权利义务,解决好守纪律、讲规矩与调动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的关系,对于提升党内民主质量,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至关重要。
回过头来再看这两则新闻,如果有一个“把关”程序,就不会贻笑大方,但是要知道,看客是不会为你把关的。
本期统筹:智春丽 盛凌云 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