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网:北京行政副中心为何设、怎么选、如何建(政策解读·聚焦

发布时间:2015-07-15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疏解非首都功能,2017年通州区规划建设将见明显成效 

北京行政副中心怎么建(政策解读·聚焦)

 

本报记者  朱竞若  余荣华

2015年07月15日03: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规划中,快轨、快速路、地铁立体成网,半小时可达中心城

  ●构建区域统筹的开放交通,实现与机场、周边新城、周边河北区域便捷联系

  ●构建新城内部人性化交通系统,处处见林荫道,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主

  ●配置更优质的医疗、教育等资源

  

  关于北京市通州区未来发展的猜测和分析,成为当下网络热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7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全面部署了北京市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通州,会议透露的信息简明扼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

  通州目前的规划建设情况究竟怎样?回应各界关切,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负责人接受采访解疑释惑。

  北京市为何需要一个副中心?

  “通州建市行政副中心,绝对不是大规模的‘造城行动’。这次规划的优化调整,有一个要求叫‘减量提质’,还有三把尺子: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格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开门见山,首先回应了一个社会热点。

  据介绍,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主要发挥两大作用: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贯彻意见中,有一句话很关键:“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

  黄艳说,国际上,超大城市和综合型首都快速发展出现“大城市病”是规律性的问题,通过建设“副中心”来应对,也是世界其他同等规模城市的努力方向,并且一般是国家行动。首尔、东京、巴黎、伦敦都曾经历这样的过程。

  北京市规划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王飞说,治理“大城市病”,四组词含义丰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组城市功能。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正是其中重要举措。

  北京市2005年以来一直在加快新城建设的规划和行动,但力度不够。这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由党中央、国务院直接推动行政副中心建设,雷厉风行,与过去20年的努力不可同日而语。

  通州为何能脱颖而出?

  通州为何能“预留行政办公用地”?“十年传言终成真”是怎么回事?北京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为何选定通州作为副中心?

  “聚焦通州,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而是经过了多届市委、市政府长时间的酝酿和深入调研思考。”王飞说。通州是京津冀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其脱颖而出,有历史和现实因素。

  通州的定位,前后经历了四次演变。

  卫星城,这个定位,始于1993年的城市总规划,通州首次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重点新城,这个定位,始于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通州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是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总规提出,在通州预留发展备用地,作为未来行政办公用地使用。

  城市副中心,凸显通州特殊。2012年6月,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分类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2014年初,习总书记到北京视察时提出“结合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做强新城核心产业功能区,做优新城公共服务中心区,构建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的格局”。通州建设全面提速。

  这一次,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行政副中心”的最新定位,承接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转移的功能更加明确。

  经过20余年的建设,行政副中心已具基础。如今的通州,地铁八通线、6号线等便捷通达中心城;六环路、京哈、京津塘等交通线,形成骨架;优质资源,分类承接,已有10余家中小学和医院在通州开办分校、分院;环境提升,运河两岸,景观优美;城镇建设用地,有效控制。黄艳说:“根据初步梳理,通州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约55平方公里,功能疏解预留有充足空间。”

  未来通州如何规划?

  通州热了,通州会越来越美吗?

  “通州的规划,要增加几个考量:京津冀的更大尺度,北京功能疏解的大局,全市生态绿地系统。”黄艳说。

  通州是京东门户,既要处理好与北京中心城区的关系,也有与河北周边城镇如何互动的问题。如何通过规划衔接,协同管理,缩小发展落差,避免在通州出现“再聚集”问题,是规划发展中的难点。

  中心城区适宜的行政事业单位、功能成建制整体转移过去了,必然带动一些商务、文化等功能聚集,如何分步解决需求,避免新的“抽屉效应”,规划和管理都得提前考量。

  通州重了,如何防止与朝阳、燕郊“摊大饼”式连绵成片发展?城市组团之间,能否实现有效的生态隔离呢?目前规划中,可以看到两道绿环:以北京原有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为主体的郊野公园环、以北京周边地区为重点的环首都公园环。

  通达的交通,相当关键:规划中,快轨、快速路、地铁立体成网,半小时可达中心城;构建区域统筹的开放交通,实现与机场、周边新城、周边河北区域的便捷联系;构建新城内部人性化的交通系统,处处可见林荫道,以步行和自行车为出行主要方式。此外,还要配置更优质的医疗、教育等资源。

  据介绍,目前通州区的发展规划,正在结合北京市总体规划修改同步完善。规划过程中,已加强与河北的对接,实现“规划一张图”,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5日 02 版)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