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根除档案造假“毒瘤” 确保干部选拔公平

发布时间:2015-07-08      来源: 感谢东篱投稿    点击:

东篱:根除档案造假“毒瘤” 确保干部选拔公平
中纪委昨天发布关于新疆“首虎”栗智被开除党籍的通报。通报显示,栗智档案造假,隐瞒本人真实年龄,索取、收受巨额贿赂,与他人通奸等。其中,在中纪委的通报中,“档案造假、隐瞒本人真实年龄”等违纪问题首次涉及。(新华网  7月7日)
一直以来,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现象并不少见,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已然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 为防止档案造假泛滥,中央陆续出台政策,规定依法查处违规人员,尽管各类法规很详尽,但在“权”与“利”面前,依旧有人想方设法找漏洞、走捷径,顶风作案者仍然存在。
今年2月开始,在全国各级组织部门开展的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直接再到此次中纪委首次通报违纪官员档案造假,再次表明中央高度重视档案真实问题,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
干部档案造假,不仅仅是个人档案虚假的问题,它影响着选人、用人问题,对党的事业发展影响甚大。有人因为面子,有人因为位子,有人因为帽子等等原因造假,这些都不过是因为惩处力度不过。通常造假行为被曝光后,相关人员受到的也只是批评、记过等“无关痛痒”的处分,高收益低风险让官员们更无所顾忌,造假之风甚嚣尘上。
要拔出干部档案造假这颗“毒瘤”,就需要各级党委必须群策群力,对档案造假“零容忍”,强化档案造假的惩治力度,严厉追究所有放任或参与造假者的法律责任,全方位织牢相关制度牢笼。 同时,要创新干部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干部档案数字化,从程序和技术上杜绝档案造假问题发生。最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高诚信素质,增强自律能力,让领导干部做诚实守信的表率,不愿造假。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政治生态走向更趋明朗化、健康化、公平化,为干部提拔提供了更加公平合理的途径。(文/东篱)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