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三公”经费锐减体现反腐成效及作风转变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 感谢东篱投稿 点击:
次
东篱:“三公”经费锐减体现反腐成效及作风转变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作了关于2014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报告称,2014年,“三公”经费支出58.8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2.71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减少3.56亿元,公车费用减少5.28亿元,公务接待费减少3.87亿元。(人民网 6月28日)
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剑指干部作风问题,中央和国家机关公款消费、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三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上也形成监管公款吃请的强大舆论压力,“三公”支出持续减少。此次“三公”经费以“看得见”的数目公开,呼应着公众期望,也兑现着“过紧日子”的承诺,网络上一片赞好。
这一年多以来,政府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是我们实实在在能看得到的,大多数单位都很好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但个别地方存在着财务管理不规范、相关信息公开不到位,和“三公”经费下降不明显的现象,甚至少数人认识不到位,作风上还没有转变,中央和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已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了点名通报,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加强整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工作人员作风得到改变,“三公”支出减少。但是,我们仍要警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出现,部分地方将接待费用来了个大“变身”,以“管理费用”形式再现身,这是掩耳盗铃的做法,只会给公众留下太多的猜疑。
笔者认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的变化,是政策气候的探测仪,“三公”经费减少,契合民众期许。首先,要在公开精细化上下功夫,将其公开范围不断拓宽,实现全口径预算,让群众看得懂公开信息,同时,对公开内容不实的,要追究相关责任。其次,建立完善比较完整有效的控制“三公”经费增长的制度措施,狠抓重要时间节点,坚决刹住公款送节送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等乱象。其次,调动群众参与举报监督的积极性,形成全民齐抓共管的氛围;最后,要加强明察暗访,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决不姑息遮掩,推动正风肃纪不断深化,让“三公”经费降下来,切实抓变工作作风,提升政府形象。(文/东篱)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