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领导干部先有正确的“权力观”才有长久的“获得感”

发布时间:2015-06-24      来源: 感谢陈泓宇投稿    点击:

领导干部先有正确的“权力观”才有长久的“获得感”
凡是实实在在的干事创业者都期望有所成就,成就即是一种“获得感”,彰显出人生价值。而领导干部往往要藉由领导干部的身份和权力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绽放”出个人的人生价值。要葆有长久的“获得感”必须先有正确的权力观。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行使权力是为服务人民。每名党员干部须有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且甘心为之奉献的理想信念,少了不行,没有更加不行。我们谈权力,绕不开要说监管权力。监管权力、防治腐败,本质还是在监管使用权力的人。领导干部不是圣人,所以得有外在的制度约束,而领导干部又区别于普通群众,自然得有道德素养的要求。既要“扎紧笼子”,堵住“暗门”、“天窗”的口子,从源头上看好权力,防治腐败,又要“道之以德”,强化领导干部个人道德修养,让干部崇清成为一种风尚。他律与自律并行,“外堵内疏”才能达到的最佳治理效果。
领导干部要如何“内疏”才能心平气顺从而自觉自律?笔者认为先要正确看待权力,要珍惜而又畏惧权力。
珍惜权力,就是要惜之“不易”、惜之“有时”、惜之“可有所成就”。对任何一名领导干部而言,从学习到学有所成再到一步步走上不同的领导岗位已实属不易,除了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更多的是自身的不断努力和付出。领导干部的“权力”是有期限的,没有人会永远在一个领导岗位上不变,也没有人会永远当领导。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权力是个人施展的大舞台,贪腐者终将获得的是一付制裁的枷锁,平庸无为者犹如过客,而为民用权,为民谋事者才能有所成就,终将收获台下的掌声并被铭记。
畏惧权力,畏之“责任”、畏之“诱惑”、畏之“易伤及己身”。领导干部要明白“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在领导岗位上就理应有所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乱作为、无作为者都是对权力的践踏。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让领导成为高危职业,领导干部一定得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提高自身修养,多一点“慎独慎微”的君子之风才能防止跌入诱惑陷阱。权力是把双刃剑,用的正用得好可以惠及大众,使歪门邪招则易伤及己身,付出沉重代价。

领导干部只有正确看待和使用好权力,才能消除离岗时人走茶凉的“失落感”、消除在职时被比较、被误解、被负面化的“憋屈感”,手握权力却能“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从群众称赞的口碑中收获人生价值,长久下去,自然会有满满的“获得感”。(文\弘于)
 (作者:陈泓宇  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供销社 邮编:621000联系方式:13890459067 QQ邮箱:425095862@qq.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