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味的,这真是贵州的香味啊!”李克强在贵州省黎平县中潮服务区返乡农民工服务站用双手把面端给一名叫吴奇的农民工并打趣道:“老坛酸菜啊,家乡风味召唤你回家就业、创业。”
让吴奇没有想到的是,总理年初当着大伙儿面鼓励大家的话这么快就在政策上实现了“落地”。
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政策,增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
6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支持措施,还提出要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以期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
近段时间,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抓手。农民工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成为创业的主体之一。鼓励机制的推出,既有农民工自身需求的迫切性,也有国家宏观调控上的战略考虑。
国家统计局网站4月29日发布《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4亿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同比增幅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比上年增加211万人,增长1.3%,同比增幅回落0.4个百分点。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农民工总量增长,增速下降,分布有新的变化。农民工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可以说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农民工新增人数从2010年达到1245万人以后开始逐年下降。此外,从就业区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增长快于东部地区;从行业分布看,农民工所占比重建筑业81.8%、制造业73.6%、餐饮服务业67.4%,一般服务业中农民工比重在上升。
随着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产业转移。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也带动了农民工群体从原来的东部沿海地区重新回到家乡不发达地区就业。
这种新的就业趋势正在形成,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第一代农民工(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50多岁)开始返乡。目前,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农民工在返乡,当然同时又有新生代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也就是在本区域内就业,开始成为一种转移就业的新趋势。
从2012年开始,先是在河南、四川等省,本省范围内转移就业的数字超过了到省外就业的数字。这些年这个比例不断提高,一直到去年,有几个省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已经占到60%甚至更多。返乡创业恰恰是能够更好的满足这些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的愿望,同时也能更充分地利用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潜力。
农民只身到城里打工,家属和子女留在老家,并非他们不想生活在城里,其根本原因是劳动报酬过低。
同样辛苦的工作,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普遍要比务工地社会平均工资低很多。由于劳动力供给充裕,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农民工报酬增长极为缓慢。
多年来,农民工工资收入都是两位数增长,进入‘十二五’以后的前两年,仍然达到20%左右的增长,进入中后期以后逐渐下降,2013年增长13.9%,2014年增长9.8%。随着劳动生产力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呈现出收入增长放缓的趋势。从无限供给到有限供给,农民工收入增幅不升反降。据统计,从1978年至2004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工资却只有美国的4%;在制造业,中国劳动力价格甚至比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
在改革开放的发源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的工资10年间没有上涨。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德水援引一份珠江三角洲地区务工者收入的调查资料时发表感慨,该地区民工的月均工资“只够一天吃四顿炸酱面”。
面临工资报酬过低,不能兼顾家乡父母养老和子女升学的双重考验,许多农民工在去留问题上做出了选择。
目前,偏远农村地区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剧增,从而产生了“空巢老人”生产生活困难,“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等新的社会问题。
农民工很大程度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抛家别子,上不能对父母尽孝、下不能对孩子尽到教养责任,致使许多家庭被爱所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农药中毒身亡,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5岁。这起惨剧再次刺痛公众的神经。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6万(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相当于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是留守儿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隐患和情感缺失,意外伤害比例高,价值观易发生偏离,甚至被称为当地“110的后备军”。
过去,农民工以“给子女提供物质生活”为目标,可留守儿童事故的频发也不得不让他们开始反思自己在子女情感需求和教育问题上的付出。
中国传统文化有云:百善孝为先。可现如今空巢老人情感诉求一再得不到满足,也进一步揭示了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弊病。截至2012年3月30日,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为1.85亿,其中49.7%老年人为空巢老人。中国农村孤独居住老人,已接近四成,很多“空巢老人” 缺乏精神慰藉,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仍需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以维持平时生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但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打工,老人难免有孤寂之感。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农民工外出打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能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给父母提供更加安稳的晚年生活。若能返乡创业,对农民工而言,既增加了收入又能很好地照顾家庭,是一件两全的好事。
人社部劳动工资所于今年2月发布《薪酬发展报告(2013—2014)》。报告显示,到2008年,我国地区工资差距扩大到2.69倍,绝对额相差高达35565元。尽管公众对“收入差距”早有体会,但是具体的数字还是刺痛着大家的神经。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然而,我们依然看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2.52比1,扩大到2011年的3.13比1。同时,逐年升高的物价水平,也让他们难以感觉到收入增加带来的实惠。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袁钢明认为,不能简单地说收入提高就一定能够改变贫困状态,或者是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贫困者一定能得到改变。收入差距很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平均收入再高,对于平均收入以下的,特别是偏低很远的贫困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甚至存在更加严重的问题。农民工人口基数大,收入待遇普遍不高,解决农民工收入问题,鼓励他们创业成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的突破口之一。
任何自主创业都离不开实现平台,对农民工而言也是如此。而今国务院《意见》提出了支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尤其是在“互联网+”如火如荼语境下,国家鼓励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更将带动网络创业浪潮,对于农民工而言可谓实实在在的红利。
工业化催生了农民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大潮,大量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职业上发生了转换,可是他们没有获得在城市居住和生活的制度性安排。农民工进城打工,在使城市漂亮起来的背后,受歧视、报酬过低、权益得不到保障、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等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他们不敢拔掉农村的“根”。他们的根仍在农村,那里有承包地、有宅基地、有不错的住房、有妻子儿女,那里还有无论走多远都甩不掉的“农村户口”。这是城市化不彻底的结果,也是未来城市化的最大障碍。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在《城镇化: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一文中提到:从举家外出的人数来计算,不包括在本地务工经商的8445万人,尚未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尚有11567万人,假如他们的家属(爱人与孩子或父母)和他们一起到城市共同生活,城市人口将增加两倍,也就是23134万人。在本地务工经商的8000多万人中,其大部分会移居到当地的小城镇,两者相加,总数超过3亿人,他们是城市化的真正后备军,也是期望摆脱“城市边缘人”或“两栖人”地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
但是,真正完成“市民化”的农民工仍是少数。调查显示,完成了“市民化”、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比例为15%,仍有85%的在外打工者没有完成户籍从农村向城镇的转变。
在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的受访者中,按转出到不同地域的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就近迁移到乡镇”(25.85%)、就近迁移到县城(22.45%)、中小城市(20.41%)、省会城市(16.33%)、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14.97%)。可以看出,就近迁移、省内迁移是多数打工者在谋划家庭向城镇发展时的共同选择。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确认了次级城市或二三线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方向。大城市资源环保承接能力有限,县域城市建设条件差距仍较大。目前,二三线城市是打造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意见》的出台,一方面从国家宏观调配上将人口更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也从情感上迎合了农民工返乡的期望,可谓一举两得。
目前,我国正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创业浪潮。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够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形成“一人带动多人就业”的积极局面。事实上,农民工在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比如外出农民工一般都素质相对较高,在城市打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较强。因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人数和比例近些年持续上升。
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无论对农村经济还是城市经济来说,都会带来“双赢”的结果。一方面,有利于打通城市与农村的流通渠道,拓展城市经济的发展空间,化解城市的过剩产能,进而扩大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另一方面,对发展农村经济也十分有益,随着大量创业型企业的出现,会吸引资金、人才向农村地区聚集,成为城市反哺农村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此次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中,提出了包括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和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等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五个方面政策措施。如果我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这些政策切实落实到位,那么对于稳定全国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促进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形成,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都是一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