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对村干部考核不妨用百姓心中那杆秤来掂量

发布时间:2015-06-22      来源: 感谢雨子墨投稿    点击:

到基层采访,有村干部诉苦,现在工作太难做了:县里编印了党的政策、组织管理条例、法律法规等小册子,让村干部熟记,乡里定期进行考核,回答必须和小册子上的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否则就算不过关。(6月18日  《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村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群体。有言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村干部的重要作用。实践也证明,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确实与我们村干部的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村干部培训,提高村干部素质,对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诚然,让基层干部知晓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固然是好事,但是,若是把考核重点都放在对国家政策、条例的背诵上,死背一个“小册子”的话,这样的方式是否太过教条,也是否显得太过于形式了呢?
毕竟基层工作繁琐、也千变万化,如果把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生搬硬套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一则对于老百姓来说,可以说是完全听不懂、听的是无字天书,还云里雾里;只要是干部按照他们自己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地传达给群众又何尝不可以?二则也无多大的实际效果,说不定还达到相反的效果。不仅让村干部产生抵触情绪,也会让群众听的是一塌糊涂,没达到实际效果。再者,即便也拿这个来考核干部,考试成绩达到满分,也并不能充分证明这个村干部就比其他干部优秀许多?
在当前农村改革这个大背景下,如果还依旧如此机械教条,对干部的考核再来这种方式,而不是因地制宜,接地气,想必是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会走样变形,再好的措施也会偏离主题。因此,对于各类形式主义的考核,还是越少越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实用的工作、更多为民服务的工作,这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谁优秀不优秀,工作做得好与不好,老百姓心中都是有一杆秤的。(文/雨子墨)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