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习近平乘车从遵义赶赴贵阳,车临时停靠在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他下车走进一家超市,察看里面的商品。习近平拿起一包“沙琪玛”,查看保质期,并问道:“这个有日期没有?”服务员回答:“有的,绝对有。2015年的2月12日生产的。”
这一“临时下车”的细节,被在场媒体捕捉到而热传。“临时下车”之举,不光“令人意外”,展现领导人的亲和力,还往往意有所指。比如这次习近平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下车并询问食品保质期,就直接、明白地传递了最高领导人关注食品安全的信号。
习近平询问食品保质期
总书记、总理在很多时候会临时下车,虽然这一举动不是刻意的安排,属于领导人的临时起意“自选动作”,但是他们下车交谈的对象,并非随意为之,大多与领导人的行程密切相关。
2014年1月,冒着大雪与严寒,习近平来到内蒙古阿尔山某部队考察。在前往部队驻地的路上,在离国界线2.5公里的地段,一队官兵正驾驶摩托雪橇在冰雪路上巡逻,习近平吩咐就近停车,踏着积雪向巡逻官兵走去。遇到战士临时下车,体现总书记、军委主席对军队别样的关怀。
习近平一下车就踏着积雪向巡逻官兵走去
习近平向巡逻官兵问:寒冷的天气适不适应,每天要巡逻多少小时、走多少公里。官兵一一作答后,习近平称赞说,你们战风雪、斗严寒,穿行在林海雪原,巡逻在边防线上,我很受感动。大家辛苦了,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出国访问时临时与当地民众接触,是一种贴心的领导人外交,独具不可替代的魅力。2014年7月,习近平访问阿根廷即将结束时,车队来到埃塞伊萨国际机场外,他得知当地护卫的骑警按规定不进机场,就在机场外临时停车。习近平来到骑警们面前,同他们一一握手道别表示感谢,并合影。
习近平与阿根廷骑警握手道别
领导人在国内考察时临时下车,是了解第一手民情的办法。2014年1月,李克强在陕西考察途中,临时停车,走进街边邮储银行网点,勉励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那时正值农历年底,在市场里,一位摊主请总理品尝水果和糖,李克强掏钱给他,风趣地说,那我要给你钱,糖果很甜,祝福大家过一个“甜年”。
每一任总理都关注农业,李克强也不例外。2014年3月,李克强在赤峰考察,当时北方不少地区干旱较重,赤峰整个冬天没有雨雪。考察途中,天降小雨,李克强下车走进地里,亲自铲土察看墒情,了解干旱情况。
李克强担任副总理期间,临时停车看望贫困户
2008年初,南方雪灾严重,李克强当时是副总理,在四川指导救灾途中,他看到一些村民顶着风雪在路边候车,于是决定临时停车,下车问明情况后,挤出一行的工作车,亲自组织村民坐车下山。次年,李克强在甘肃考察时,也曾途中临时停车,看望村里的贫困户。
李克强与默克尔逛超市
李克强在出国访问时,有临时下车“买菜”的经历。那是2014年10月,李克强访问德国,中德总理结束政府磋商后,共同乘车前往出席中德经济技术论坛,途中临时停车,与在街头的德国民众互动,还光顾了柏林一家超市。中国总理在街头与民众寒暄,无疑让德国民众感受到中国领导人的亲和力。
默克尔向李克强介绍超市里的产品,还向他推荐了一款可以寄给家人的明信片,排队结账时,李克强正要付款,默克尔坚持由她来结账。这种临时下车,前往超市购物的环节,是严肃、紧张外交活动中有趣轻松的调剂。李克强“拗不过”默克尔只能让她埋单的细节,更是拉近了领导人之间的距离。
文/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