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政策“接地气”才能让群众受益
发布时间:2015-06-18 来源: 感谢东篱投稿 点击:
次
东篱:政策“接地气”才能让群众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考察时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新华网 6月17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当前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些奋斗目标,就要靠党和政府切实制定一系列的重大惠民政策。这些年来,好政策接连出台,农民群众受益良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新情况新现象层出不穷。所以,贯彻中央精神,制定发展政策,一定要更加严谨、科学。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近年的一些政策确实不符合工作实际,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部分地方出台政策解决贫困问题,结果事与愿违,出现了越扶越贫现象。这些政策不仅有损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而且直接损害了群众切实利益。分析政策不合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时间的仓促,制定文件和政策者缺乏细致的调研,不了解基层实际。制定者缺少基层工作经验,没有接触一线具体工作,无疑闭门造车。二是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广泛听取民意。制定政策的部门,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仅仅依赖专业知识,而不听取民意,最终可能因民众的反对而执行不下去。三是领导考察工作有些时候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者被基层蒙蔽,听来的汇报是满纸的天花乱坠,“行”走的线路则一片莺歌燕舞,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决策出问题在所难免。
笔者认为,政策制定既然要体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就必须知道人民利益之所在。而要知道人民利益之所在,就必须到群众中去,多征求基层意见,多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要求。同时各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策出台之后,要根据群众反馈不断修改完善,从而让群众收入更多,让群众幸福指数更高,让群众笑容更灿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脱离群众征求意见,脱离实际拍脑袋决策,再聪明的政策制定者也会出差错。(文/东篱)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