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深圳智库建言改革的积极意义

发布时间:2015-06-16      来源: 深圳市法学会    点击: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两会”刚刚闭幕,深圳改革发展又一次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恰在此时,一份关于深圳改革开放的“万言书”送达到深圳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手中,进而引发政界和媒体界的大讨论。这份《对深圳改革开放重大战略问题的建议》下笔万言,但落脚点仍在“建议”二字,内容涵盖政府职能改革、打造深圳版“淡马锡”模式、创新互联网+政府治理模式等11项重大改革建议。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深圳向来以“改革”立足。改革开放早已化作一种精神,融进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这座城市的根和魂。走过三十而立的深圳,历来不缺改革开放的共识,不缺改革开放领军人物,也不缺为改革建言献策者。现在,这份由民间智库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起早的“万言书”,无疑也是深圳改革开放精神的一种体现,是改革智库向改革主导者的一次献智。作为改革之城,深圳一直重视官民互动,重视吸纳民间智慧,重视集合改革最大公约数。也正是这些因素,使深圳敢于从传统束缚中杀出一条血路,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下找到改革通途,从而也成就了深圳改革尖兵的地位。

  深圳的改革开放成就有目共睹,即便是“挑刺”的“万言书”也肯定这一点。在全国率先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商事主体从68.3万户增加到185.8万户,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改革投融资体制和社会投资管理体制,社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压减90%,社会投资占比从64.6%提高到80.2%;开展新一轮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存量建设用地占土地供应总量的比重提高到70%;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市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比例超过75%,国有净资产增长140%;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巨灾保险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深圳以改革开放书写了这座城市的荣光,铸就了这座城市在广东、在全国的排头兵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的批示中充分肯定深圳工作,“深圳市委和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锐意改革、扎实工作,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为经济特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倒退没有出路。深圳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奠定了今天的排头兵地位,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开放经验,成为了全国各地学习的样板。但这并不意味深圳的改革开放已经足够完备、完善、完美,也不意味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可以放缓前进的脚步。改革开放,说到底是闯出来的,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是一项没有完成时的永恒使命。对此,深圳有着清醒的认识,市政府工作报告直言“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待增强,破解深层次矛盾难度加大,改革攻坚锐气有所弱化”,市党代会工作报告更是明确了“努力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的目标任务。深圳虽说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目标远不止于此,因为深圳要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先行探路的历史使命。“万言书”无疑也契合了这一点,这些关心深圳未来发展的社会声音,无疑表达了对深圳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期待。

  改革开放绝非坦途,要带着问题意识,真刀真枪干出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的要求,“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进一步开动脑筋、解放思想,特别是要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创造新业绩,努力使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的深圳,理应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新的荣光、铸就新的辉煌。这是改革尖兵要扮演的角色,也是改革试验田要肩负的使命。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