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碧翰烽: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三大困惑!
最近,一位乡镇的党委书记对我叹息,现在的基层工作又到了一个拐点的时候,真的是不好干。钱没有钱,财政困难;人没有人,积极性下降;稳定压力、工作压力、反腐压力聚在一起,困惑不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一,跑项目争资金越来越难,过去的潜规则已不行,显规则又没有。过去,乡镇一般都会跑上级部门和领导喊项目争资金,这“跑”当中当然会有“送”,现在可是不行,一般人是不敢“收”了,而“送”了的做帐也困难得多,尽管还是有“送”有“收”的,除非是关系特别好和胆子大的。
如果不跑项目不争资金,不仅是乡镇财政难以为继,更是做不出工作和政绩。可是这些项目资金的安排体制,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掌握在部门和领导手里,显性的透明的民主的财政规则还没有完成,使得基层十分困惑。
第二,基层公务员涨工资不够明显,又不允许基层发钱,干部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现在,为官不为的现象比较普遍,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不如从前,一个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待遇与过去相比较下降了。过去可以靠一些利益刺激,来激发一些干部的热情,眼下似乎是不潭死水,只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办,没有任何的灵活余地。现在,虽然是加工资了,可远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甚至还可能不如原来的水平。在这个利益为上的时代,想要一下子提到“奉献理想”的高度,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三,行政改革一个接一个,要求越来越严,最关心的是那么多的领导和干部如何安置。时下,基层干部对于一个接一个的行政改革十分敏感,有机构改革,有行政审批改革,有公车改革,这里面都直接涉及到干部的切身利益,比如职位,比如待遇,比如权力。最关心的就是,那些多出来的领导和干部,又该如何消化和安置,都让他们退下来恐怕也不现实,尤其在一些基层,现在普遍是年富力强,大部分四十岁左右。
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当前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不够科学、不够完善,能上的几乎靠资历,当然肯定有关系和后台的因素;能下的几乎靠年龄,到了年龄就退下来,当然也会有违法违纪等方面。而从工作能力和政绩等方面来建立能上能下机制,还真是不完善。
本文转自碧翰烽公众号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