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工作心声-乡镇干部有三愁:愁钱、愁人、愁职位

发布时间:2015-06-01      来源: 公务员必读    点击:

上边千头线、下边一根针。”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乡镇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他们的责任很重大。然而,钱没有钱、人没有人、多方压力聚在一起,他们的困惑也不小。

 

 

 

愁 钱
潜规则不能用,显规则又没有

 

 

跑项目、争资金越来越难。过去,乡镇一般都会跑上级部门和领导喊项目、争资金,这“跑”当中当然会有“送”。现在可是不行,一般人是不敢“收”了,而“送”了的做帐也困难得多。尽管还是有“送”有“收”的,除非是关系特别好和胆子大的。

 

如果不跑项目、不争资金,不仅是乡镇财政难以为继,更是做不出工作和政绩。可是这些项目资金的安排体制,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掌握在部门和领导手里,显性的透明的民主的财政规则还没有完成,使得基层十分困惑。

 

 

愁 人
有奉献没实利,积极性难调动

 

 

基层公务员涨工资不够明显,又不允许基层发钱,干部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现在,“为官不为”的现象比较普遍,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不如从前,一个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待遇与过去相比较下降了。

 

过去,可以靠一些利益刺激,来激发一些干部的热情,眼下似乎是潭死水,只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办,没有任何的灵活余地。

 

现在虽然是加工资了,可干部还是觉得太少,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甚至还没有原来的水平。在这个“利益为上”的时代,想要一下子提到“奉献理想”的高度,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愁 位
改革政策频出,干部难以安置

 

 

时下,基层干部对于一个接一个的行政改革十分敏感。机构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公车改革,这里面都直接涉及到干部的切身利益,比如职位、待遇、权力。那些多出来的领导和干部,又该如何消化和安置?都让他们退下来恐怕也不现实,尤其在一些基层,现在普遍是年富力强,大部分四十岁左右。

 

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当前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不够科学、不够完善,能上的几乎靠资历,当然肯定有关系和后台的因素;能下的几乎靠年龄,到了年龄就退下来,当然也会有违法违纪等方面。而从工作能力和政绩等方面来建立能上能下机制,还真是不完善。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