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乡镇公务员工作和生存现状实录

发布时间:2015-05-27      来源: 公务员必读    点击:


导读:乡镇干部,在世人的眼中是一群欺弱怕强、素质低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混吃皇粮的队伍,如果你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个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或许你会重新认识和评价乡镇干部,其实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衷,当你问及他们的感受时,他们会从心底里说出──

 

下辈子打死也不当乡镇干部──乡镇干部的工作和生存现状实录

 

我是湖北较偏远的一名乡镇干部,在乡镇工作已有26个年头了。我曾有多次向组织部门申请调入县直部门工作,因背无靠山、兜无积蓄,就只能在乡镇干部这个岗位上平凡而快乐的工作着。

 

近来上网频频看到一些对乡镇干部的有失偏颇的文章和评论,特别是读过王亚平先生的《乡镇干部》文章后,心中有如被针扎过一样。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乡镇工作的特殊性,为了完成上级所谓的政治任务,乡镇干部做过一些伤害农民感情的事情,如:计划生育、农业种植结构调、税费收缴、三提五统等,原湖北的一位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的《我给总理的一封信》,比较客观的分析了中国农村的现状,造成这些伤害农民感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乡镇干部所愿。自农税改革后,乡镇干部应该说是从过去的“拉猪、牵羊、结扎、扒房”的困境中解脱了出来。现在的乡镇干部现在到底在做些什么呢?我就我所在单位工作及生活情况作一基本介绍:

 

一、乡镇干部的基本构成

 

我所在的乡镇政府共有38名干部,从文化结构上看,硕士研究生1名。大学本科毕业的11名,大专文化的24名,高中文化的3名;从专业技术水平上看,具有国家承认的农科专业人员7名,法律专业人员3名,计算机专业人员2名;从乡镇干部来源渠道上看,省委选调生2人,市委选调生3人,县委下派4人,1983年和1984年从社会优秀青年中选聘28人;由此可以看出,乡镇干部并非社会上所说的是一群不学无术、素质低下的群体。

 

二、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

 

乡镇政府已从过去的“拉猪、牵羊、结扎、扒房”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除其日常需要常抓的社会稳定工作和执行基本国策工作外,最主要的是以下几项,一是服务农村产业建设工作,主要是引导农村和农民发展见效快、管长远的支柱产业,培植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产业;二是农村基本建设的项目争取和实施,重点是乡村道路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社会公益性事业建设;三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是农村能源环境建设、农村农民居住环境改造、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保障;四是执行党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学生两免一补等补助款的兑现。这些工作都是农村农民迫切需要和盼望的工作。

 

最头痛的还属信访工作。现在,群众上访、越级上访让各级疲于应对。上级一面在高喊要畅通信访渠道,一面又在要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这让基层怎么来适从?“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接人制度”是加在基层干部头上的两个“紧箍咒”。基层干部有多少条件和能耐能够把什么问题都解决?况且找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情况要求解决问题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为什么无条件地要求上访者原籍政府派人去接他们回来?新的《信访条便》加大了信访部门的权威,让上访者相信,上访是他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这样,上访的人流只会有增无减。我们在努力构建法制社会,社会矛盾主要应该由法律来调整,而不应该是依靠信访,可事实上我们却在走这条路。信访解决问题靠权威,权威是什么,权威就是人治。上访者们拿到了上级领导的批示,便以为得了尚方宝剑,逼迫基层给他解决。基层看到真有领导批示,也就不管他反映的问题有多少真实性,是否符合政策、法律,怎么都要给他做一定程度的解决。基层对“四零(零进京、零上访、零聚集、零插播)问题都非常敏感,一旦反映有人上访了,去北京了,便心中惶恐,知道上级很快就要怪罪下来,于是赶紧了解情况,提出解决办法。我承认确实有受冤屈的群众,在涉及征地拆迁等方面对农民的赔偿确有偏低的问题,但赔偿标准政策不是基层制定的,只是具体的赔偿工作要基层来做,而政策与农民的要求之间有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于是农民便把这种差距的矛头指向基层,不明真相的人便又认为是基层在损害农民的利益了。

 

上级的压力、政策的约束、群众的要求、财力的贫乏、法律的无奈,这就是基层的现实。

 

三、乡镇干部的权力

 

现在的乡镇除了自管的三个中心(农技、文化、畜牧),五个办、所、院(党政办、经济办、社会事务办、财政所、卫生院)外,都还有省以上垂直管理的国税、地税、工商、国土(县市级以上还有质监、药监等);属于市县垂直管理的供电、交通、林业、教育、派出所、法庭等部门。所有这些省市县直管部门的人、财、物,乡镇都无权管理。有的人动辄就说一个乡镇供养几百甚至上千人,其实直管部门的那么多人不是乡镇供养的。现在乡镇政府没有机构设置权,没有人事调动权,并不是有些人想当然的认为乡镇要进人就是书记乡镇长一句话,实际上要进人全凭上级安排,因此即使出现人多机构多的情况,责任也不在下面,凭什么指责乡镇!

 

四、乡镇干部的工作责任

 

乡镇干部的工作责任很大,用群众的话说是“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该做的事要做,不该做的事也要做,赋于职权的要做,没赋于职权的也得做。一年中, 5月份到8月底,为乡镇干部防汛的战备期,11月到次年2月为乡镇干部防火战备期,在此期间,乡镇干部取消双休日,取消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必须在岗守岗,特别是汛期,一旦刮风下雨,乡镇干部就得冒雨进村看水库、查汛情,一遇自然灾害,就更得去疏散群众、转移群众、抗洪救灾。去年,我所在的乡镇就连遇两次洪灾袭击,我也亲眼目睹了乡镇干部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英勇气概。抗洪救灾过后,一位搞工程的老板说:平时总以为乡干部清闲自在,哪想到关键时候乡干部是这样的不顾个人安危。

 

目前很多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几乎每项工作又都要以下达任务或签责任书的形式责令乡镇完成。乡镇除了自身块块上的工作外,省市县直管部门的工作绝大多数与乡镇密切相关,上级都要求当地党委政府对各项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虽然很多“垂直工作”基层无权管理,但工作来了还是要安排基层来做,出了问题便要按属地原则追究基层责任。现在市、地、州、县市政府均不是一个完全政府,更不用说乡镇。责任一级、一级往下推,乡镇就成了一个承担无限责任的政府;权力一级、一级往上收,乡镇便基本没什么权力。权、责、利关系严重不对称。我们经常在说一分权力一分责任,乡镇什么权利也没有,凭什么要乡镇来承担那么多责任?

 

社会舆论、上级领导及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乡镇的巨额负债绝大部分是乡镇干部自己造成的,你人多,收入少,入不敷出,靠借钱过日子;你为了政绩不顾财力大搞形象工程等等。不否认有些负债确实是乡镇自身造成的,比如原来大办乡镇企业。但我要说的是现在这一切的主要根源都在于这个财政体制,财权上收事权下放。上面安排的绝大多数项目都要求下面配套资金,而且主要由你配套资金开展前期工作,上面再根据你项目进展和工程质量情况逐步到位资金。如果真能这样也还算好的,实际上好多资金是很多都不能到位的,乡镇就只好去借钱支付工程款项。还有些项目上面根本就没有资金,只强行要你去做,最典型的就是“通村路”建设工程,省里每公里只拨12万元,实际承包下去每公里需要16万元,再加上路肩带工程,每公里又需投入3万元左右,实际每公里乡村要负债7万元左右,以我所在的乡为例,全乡共修通村路107公里,负债达700多万元。照目前的财政和行政管理体制,乡村债务永远没有化解的可能。

 

五、乡镇干部的生活现状

 

我们单位的干部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3人,占7%,30至40岁的6人,占14%,41至50岁的27人,占72%,50岁以上的3人,占7%,年龄普遍偏高是乡镇干部的共性问题。

 

我所在的单位,大多数干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选聘到乡镇政府工作岗位上的,乡镇干部中,“半边户”(一方在单位工作,另一方在农村种地)占一半以上,农村农民的酸甜苦辣“半边户”心中最清,为了子女上学,为了养家糊口,这些乡镇干部不得不四处借贷,成了真正的负债户,如果你到农村,看到农村的土木结构住房,你一定不会想象那一定是乡镇普通干部的家庭住房,以本人2008年的收入为例,月工资1377.5元,年津贴5396元,年收入为2.2万元,扣除医保及杂七杂八的费用,年收入不足2万元。本人工资在单位算是较高的一个,如果平均计算,人平不足1.6万元。乡镇干部的家庭开销一般全指望这点微薄的工资收入。买车买房,乡镇干部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现在同工龄同级别而不在同一层次工作的公务员,其待遇却有天壤之别,就拿省委选调生来说,一批分配,一个在市里,一个在乡镇,在市里的那位的工资加津贴年收入在5到6万元之间,而在乡镇上班的最多年收入不超过两万元。也难怪分在乡镇的选调生不能安于基层工作了。同一级别的公务员,在省城上班,年津贴在3万元左右,在市是1.8万元左右,在乡镇只在4000多元。差距是如此之大。

 

进入乡镇干部这个行业后,要想到县直工作或更高一个层次的单位工作是难于上青天,一把手干够了一届两届,可以到县直继续担任领导职务,一般干部如果没有人际关系,没有经济基础,想进县直也只能是妄想。

 

有人会说,那是乡镇干部没本事的结果。其实不然,本单位有3名干部在乡镇配套改革时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这3名干部中,1名已到南方打工当上了部门经理,1名到县城从事商业工作已买车买房,1名到外地金矿发展,当起了个体老板。

 

有谁会把乡镇干部放在眼里?没有,谁也不会,乡镇干部见到谁都是汇报,县市以上任何一个机关的任何一个人下来都是指导,说的都是指示,对他都要恭敬,因为你的工作总有一项属于他考评,或者需要他的施舍。乡镇干部有舒适差错,有什么不廉洁行为,任何一个领导都可以提出来给予处分,执法机关给予打击,新闻媒体给予暴光。于是乡镇干部便问题成堆,于是全国人民便共诛之共讨之。

 

基层乡镇干部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小人物的悲哀。对下你不能有干部的样子,要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奔走在田间地头,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你要有超人一般的本领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群众的各种愿望,群众有意见了要指责你,骂你,甚至给你一巴掌,你也要笑脸相迎。对上你又要有干部的样子,要有无所不及的能力来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完成得好,道德要归功于上级领导的好,完成得不好,则是你能力差素质低,不处分你又处分谁啊。哪怕出了不是你所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也首先从你小人物身上找原因来处理你以平民愤。在仕途上这些小人物更是无望,绝大多数人干一辈子连个副乡级干部都捞不上。你要是在市里省里或者再高一级的地方干上三年五载,怎么都要混个处级以上。那些地方有退休时还是科员的人吗?

 

乡镇干部在忍气吞声,在苟且偷生。一种愤怒在滋生蔓延!

 

乡镇干部是中国公务员队伍中的一个群体,也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乡镇干部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干部有其工作的特殊性,许许多多正默默奉献在乡镇干部岗位上的乡镇干部,正在以其对农村对农民的深厚感情而竭力工作。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