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中国梦视角下的中国外交大戏

发布时间:2015-05-25      来源: 共产党员    点击: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积极有为、亮点频出,促使世界目光不约而同地向中国外交的新气象聚焦打量起来,各色解读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始终难以摆脱文明优越感和制度偏见的西方话语体系解释乏力的当下,世界或许应当暂时放下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桎梏,尝试用中国梦的视角去认知、理解当下的中国外交。

 

  在进入“中国梦纪元”的两年多里,中国梦一点一滴地浸润进中国外交的肌理之中,由理念到实践,逐步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中国外交爬坡过坎、革故鼎新。其中既有从亚信峰会到APEC会议聚光灯式的主场外交,也有习近平主席多次出访,遍历19国的“点穴式”外交,还有“一带一路”战略大幕的华丽初启。

 

  2014年底,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使中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循着中国梦的视角仔细梳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轨迹,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已见雏形,逐步彰显出中国外交的“大眼界”“大气度”“大胸怀”。

 

  不畏浮云遮望眼,中国外交的大眼界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体量和分量与日俱增,与发达国家尤其超级大国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各式各样的“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层出不穷、甚嚣尘上。然而,中国既不相信宿命论,也不迷信零和博弈,丝毫没有把目光局限于大国之争,而是通过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跳出历史怪圈,努力走出一条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和谐发展、并行不悖的新路。

 

  2014年的中美交往不乏一些新亮点:一度对中国道路有成见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及两党多位政要主动参加了中美政党第七届高层对话,中国海军首次参加美主导的环太平洋军演,尤其是2014年底达成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被舆论誉为“里程碑式”的协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盛赞“中美两国为解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问题树立了典范,展现了世界所期待的领导力”。就连一些意识形态色彩颇为浓厚的美国智库也开始抛弃成见,转变态度。素有“强硬路线者之家”和“冷战思想库”之称的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就高调呼吁美国两党要打破桎梏,积极开展同中国共产党的交往,努力弄懂中国道路的要义所在和中国梦的核心内涵。

 

  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并不局限于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也与之相通。2014年春,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访欧之旅,通过高频率会谈、演讲和发表署名文章,让在民主、人权等价值观领域对中国成见颇深的欧洲舆论开先河地拥抱起中国“和平、可亲、文明”的“醒狮”新形象。

 

  中国没有拘泥于大国之间文化、制度、历史的差异,而是秉持文明互鉴的开放态度,不畏浮云遮望眼,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外交的崭新见地,对当前深陷族群对立的西方社会和深陷“安全困境”泥潭的动荡地区来说,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外交的大气度

 

  “要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在周边外交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将“亲诚惠容”作为今后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要理念,为此后周边外交的异彩纷呈埋下伏笔。

 

  中国外交并没有沉浸于与周边伙伴日渐亲密热络的气氛之中,而是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和勇气直面与部分国家的分歧矛盾,求同存异、管控分歧。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痼疾是长期制约中日关系前进的重大障碍,尤其是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成功赶超日本和2012年日本自民党重新执政以来,钓鱼岛问题再度升温,中日关系逐渐跌入历史冰点。中国外交一方面立场坚定地在领土主权、历史认识等问题上不容退让,创造性地用“大使组团”的方式在国际上批判日方的错误言行,冷静处理对日关系。另一方面,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中国方面在APEC会议期间与日方就如何处理两国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还先后重启中日防务部门海空联络机制磋商和海洋事务高级磋商、执政党交流和议会交往,用顾全大局又不失原则的灵活姿态成功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虽然中国与不少东盟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争端和分歧,但中国并没有“以大欺小”,而是一视同仁地谋求合作共赢。中国积极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进入实质性磋商阶段。对于因南海问题一度颇为紧张的中越关系,中国也是以和为贵、不计前嫌,利用高层访问、党际交往、军事外交等渠道成功促使中越关系逐渐转暖。

 

  诚然,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不可避免地让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和提防的心态。但是,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的中国丝毫没有效仿历史上帝国主义恃强凌弱、拿周边小国开刀的老路,而是以博大的气度和宽广的胸襟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对于那些渴望搭上中国发展便车的邻居,中国量体裁衣,共谋发展;对于那些暂时对中国发展持观望态度的邻居,中国敞开怀抱、以诚相待;对于那些与中国存在矛盾乃至冲突的邻居,中国始终以和平对话方式谋求理解信任、求同存异。毫不夸张地说,近年来中国周边外交逐渐彰显出的亲诚惠容的理念与行动,正在潜移默化之间开创出超越用武力和讹诈解决国际争端的新理念。

 

  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外交的大胸怀

 

  “中国人民追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祝愿各国人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呼唤和平,我真诚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让所有的人民免于饥寒的煎熬,让所有的家庭免于战火的威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连续两年在新年致辞中如是表态。这一表态既是对美好未来的真诚期望,也是身体力行的郑重承诺。

 

  在过去一年的国际热点问题上,都少不了中国促和促谈、转危为机的精彩之笔和忙碌身影。从伊拉克重建、阿富汗和平进程的“维和促稳”到斡旋巴以问题、伊朗核问题的特使外交都展现出中国外交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

 

  时刻不忘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中国外交不变的本色。2010年到2012年的三年里,中国向121个国家提供了高达893.4亿元人民币的援助资金,培训人员近五万名。当西非发生埃博拉疫情,中国第一时间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向疫区国及周边国家先后推出四轮总计7.5亿元人民币援助,派出1000多人次的医疗人员赶赴一线参与救援,为国际社会共同抵御埃博拉注入了坚定信心。当太平洋岛国马尔代夫首都遭遇断水,中国海空齐发争分夺秒地送去千吨饮用水,成功化解当地断水危机。在备受关注的也门撤侨行动中,中国不仅安全带回了自己的公民,还义不容辞地协助了15个国家共279名外国公民撤离。参与此次撤侨的中国军舰被国际舆论誉作中国版的“诺亚方舟”。

 

  除了在国际上扶危济困、维和促谈,中国还将传统文化中“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变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构想与务实成果——“一带一路”。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这“五通”上运筹帷幄的“一带一路”战略,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成功收获了沿线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众惊喜地看到,全世界63%的人口和29%的经济总量正史无前例地被紧密而和谐地聚合起来。而随着“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白皮书的新鲜出炉,有专家据此预言:“一个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正在形成!”

 

  “志合者,不以山河为远”。2015年开年之际,众多拉美领导人和高官飞越重洋相聚北京,出席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启中国外交新一年布局谋篇的新旅程。截至目前,秉持开放包容、平等互利的亚投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吸纳了来自世界五大洲57个国家争先恐后的加入。不仅参与其中的亚洲国家对未来发展的底气空前提升,就连英国这样的老牌西方国家也重燃起走出经济低迷的信心。中国外交用实际行动说明,无论中国的发展速度多快,发达程度多高,中国始终不会忘记荣辱与共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会重走西方国家当年“掠夺式”的发展,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新路子。

 

  2015年的中国大外交值得期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提出到现在不过两年多的时间,随着中国梦从构想初现到步入现实,中国外交正逐渐成为国际社会观察和读懂中国发展理念和未来走向的一把钥匙。

 

  中国过去一年的大国风范让世界开始从被动到主动地以中国梦的新视角审视中国外交。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早前基于关注度、认可度、信息度等因素做出的各国领导人形象调查显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名列第一。这一排名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外交在中国梦的指引之下,已经开始润物细无声地使中国的国际形象越来越可知可感、可亲可爱。

 

  抚今追昔,中国外交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揭开新的历史篇章。2015年,立足国内,“一带一路”进入开局之年,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布局的“四个全面”轮廓渐清;放眼世界,二战胜利迎来70周年,国际社会福祸相依,不乏新兴力量的创造性空间。在中国梦的指引之下,秉持公道正义、和平发展的中国外交必将大有作为;用中国梦视角加以审视的中国外交将进一步彰显出光彩夺目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来源:《当代世界》 作者:姚亿博 有删节)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