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苏东坡告诉你,做官应如何担当

发布时间:2015-05-22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点击:

【人民论坛】东坡像前说担当

王慧敏

 

西湖附近的花家山庄,竖有一尊苏东坡的石质雕像。许是年代久远的缘故,雕像局部已风化剥蚀,口鼻轮廓漫漶不清。不过,从头戴幞巾、双手持笏的肃穆神态看,当年大抵是颇为庄严的。

 

这尊雕像,与西湖上的胜景——苏堤有关。碑文记载,苏东坡为政杭州时,为开浚西湖,令匠作掘慧因高丽寺旁赤山以筑湖堤。此举,遭到寺僧们的强烈反对,理由是:赤山乃风水宝地,掘土将致祸患。

 

面对跪成一地的僧人,匠作头目一筹莫展,工程被迫搁置下来。苏东坡闻讯,亲自来到施工现场。道理讲了再讲,可寺僧们丝毫不退让,理由还是那条:破坏风水,天降灾祸谁担当?

 

在苏东坡生活的年代,佛教盛行。得罪僧众,绝不是件小事。此外,这件事发生在苏东坡身上,有着更深一层的意思:受佛教家庭影响,苏东坡早年“喜佛”,中年“近禅”,“抄经追思荐亡亲,与友谈禅悟佛道”,可见,佛在他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处理这件事时,他一定反复掂量了心中的天平该怎样倾斜。孰轻孰重?最终,他选择了生民百姓。他凛然告诉僧众:事由我起,上天若降灾祸,就冲着我来,但筑堤之事绝不能延耽。愿舍身护法。

 

于是,西湖边便有了这尊“护法”石像。风雨沧桑,千百年来,这尊石像如金刚般一直守望着西湖……

 

现在,踏进花家山庄,石像碑亭旁的那副对联墨香犹存:“垂老舍身依古寺,长留真相在西湖。”

 

后人记住了苏东坡,我认为,除了他的锦绣文章,恐怕还与他这种为了百姓福祉敢于担当的精神有关。

 

现在,干部中,尸位素餐者有之——工作上“守摊子”、“避嫌”、当“老好人”;还有些是选择性“担当”——与自己利益攸关时担当,无关时则睁只眼闭只眼;碰到容易的事担当,碰到困难的事则绕着走。

 

不久前,一位市长朋友告诉我:以前得空,就想方设法去北京跑项目,所谓“跑部钱进”;现在不跑了,市里有个项目本来已经立项,我们又设法给退了回去。

 

问原因,他这样解释:一是,现在的钱不好“用”了,审得严。宁可少干事,也不想惹事。二是,竭尽全力干了,也不存在任何私心,可难保工作中不出现任何差错。出了差错,谁替你担当?

 

这种为政之道,虽不是主流,但该引起我们深思。在治理庸政懒政怠政的同时,还要设法为干部营造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如果动辄得咎,一封子虚乌有的告状信就会搞得你大半年不得安生,那么谁还敢扑下身子真抓实干?

 

这方面,杭州的做法值得借鉴,年初,市委主要领导旗帜鲜明提出:“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一方面强调“法定职责必须为”;另一方面,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权力边界和责任边界,只要在边界范围内干,一律予以强力支持。

 

回到苏东坡,如果他不为匠作头目撑腰,能有泽被后世的苏堤吗?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