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遭遇机关里的“机关”

发布时间:2015-05-19      来源: 公务员必读    点击:

遭遇机关里的“机关”


从事机关工作二十余年,台上台下、局里局外、大大小小不知遇到过多少“机关”,很多时候应对得法,也就化险为夷,但也有误入陷阱或落入圈套的时候。有些事可以说,有些事现在不能说,将来可以说,有些事永远不能说。在此,拣几桩可以说的事说一说,以搏在机关里和不在机关里的朋友一笑。

 

不知深浅

 

我21岁进入县委机关打工,以捣鼓文字糊口,彼时整日埋头抄抄写写,机关里的人事关系于我仿佛不存在一般,我能见到的最大领导就是科局级干部。随后读书、考干、下基层、进机关,不几年就担任县地税局的人教股长,级别虽低,但在小机关里地位有些显赫,还列席党组会。

 

29岁那一年,我奉调市地税局机关。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机关干部职工会的情形。会场的布局是两个圆,中间一个椭圆形的会议桌,桌子周围摆一圈椅子,四周再用椅子围成一大圈。依照在县里的习惯,我一屁股就坐在了会议桌的一侧。我发现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我,心想这是大家对机关新人的关注,不以为意。开会之前,管人事的副局长特意把我介绍了一下。会场上,我逐渐觉得注视我的目光有些异样,尤其对面后排椅子上有一个老资格的科长,几次与我的目光相遇,眼神里分明带着一丝不屑或不满的意味。我顿时觉得如坐针毡。

 

经过几次会议后,我才发现其中奥秘。会议桌旁的椅子不是可以随便乱坐的,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等人数较少的会议时,重要科室负责人可坐在桌子旁;开机关干部职工大会时,坐在桌子旁的只有局领导,其余人等只能坐在第二圈椅子上。当时我初进机关,不知机关水有多深,纯属初生牛犊不怕虎,屁股放错了位置,几乎触犯众怒。

 

感受屈辱

 

进机关不到三年,我当上了政工科长。地税系统的内设部门名称一直不是很规范,比如人事教育科并不管教育,而政工科实质上相当于宣传科,是没什么实权的部门。当时我是全省系统最年轻的科长,有人当面吹捧我“才气过人,英气逼人”。老实说,才气和英气未必,朝气和锐气还是有几分的,同时也就有几分“宝气”,不知天高地厚。

 

分管人事政工的副局长带我到城区一个地税局参加大会,主持会议的区局局长客气地问我要不要讲话,市局副局长也让我讲讲,我就不客气地答应讲。接下来,局长说:“下面请市局某某某科长发言。”我心里有些不爽,但以为局长不过是讲话随便,用词不讲究而已。不承想,等到市局副局长讲话时,局长说:“请某某局长给我们作重要指示!”须知领导讲话的称谓是有不成文的规矩的,对不同级别和身份的领导用不同的说辞。发言——重要发言——讲话——重要讲话——指示——重要指示,如此细分下来,就有六个档次。在实际运用中,除非不是领导,一般不用“发言”,而除非首长级领导,一般不用“指示”。我与市局副局长在职务上只相差一个档次,可在区局局长的嘴里——或者还包括心里,居然拉开了五个档次!那一刻,透过机关等级森严的潜规则,我深深地感到了屈辱。

 

过了两年,我转任办公室主任,这个职位有了一些实权。我再次到该区局参加会议。会风不太好,区局局长在讲话时,下面讲小话的叽叽喳喳响成一片。轮到我讲话时,我先沉默良久,然后大声说:“还有人愿意发表意见吗?请到台上来讲!”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局长换了一副面孔,有些无奈地说:“看来我讲话是没有用了,还是市局某主任讲话才顶用!”

 

遭遇尴尬

 

也是在办公室主任任上,我随市局局长去另外一个城区局参加一个会议。依稀记得会议的内容关乎人事改革,而对此次改革有人颇有怨气。这不奇怪,改革就是打破利益格局,皆大欢喜的情况很少,理论上有多少人得意就有多少人失意。

 

我们的局长行伍出身,坐在台上很有几分威严。当局长正在讲话时,突然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怒气冲冲地走上台来,猛地将茶杯摔在主席台下。局长中断了讲话,台上的领导大吃一惊,台下一百多双眼睛一齐盯着台上的反应。会场上有一种箭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空气仿佛一点就着。不一会,台下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只见小伙子快步走到台前,“扑通”一声面朝局长跪倒在主席台下。主持人和台上几位市、区局领导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场面十分尴尬。我猜想局长一时怒气难消,不会拉下面子去把小伙子扶起来,而其他领导摸不透局长的心思,也不敢有所行动。但总不能让他就这么跪下去,这样的场景成何体统?我急中生智,拿过话筒朗声说道:“请某某某同志回到座位上去,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诚恳认错的态度表示欢迎!”就一句话,化解了这个困局,会议得以继续开下去。

 

拂逆“上意”

 

我们局长个子不高水平不低,官职不大脾气不小,并且爱憎分明,对不满意的人或事往往大发雷霆。别人的感受我不清楚,反正我老婆说,我见到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这也难怪,因为在机关里,所有人都得看“老板”的眼色行事。

 

我担任政工科长的时候,同时兼任机关党委副书记。有一年“七一”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到井冈山。当时的作风建设没有如今抓得严,我们在感受革命先烈牺牲精神的同时,也享受了不少野趣。返程的前一天晚上,不少党员干部跟我说,出来一趟不容易,要求集体购买纪念品。我一高兴就答应了,给每个人买了一只当地做的小木象。钱不多,加起来重量却不轻。车子是租来的,动力不足,再加上拉着几十只木象,上陡坡时直喘粗气,后来干脆熄火了。大热天里,同志们在路上折腾了一两个小时。当得知是我擅自做主买的木象时,老板雷霆震怒,火冒三丈。我怕这件事还没完,幸好时逢周末,车子又经过老家地界,我惹不起躲得起,干脆只身回家去了。事后有同事告诉我,吃晚饭时老板仍余怒未消,对大家说:“要是在部队,老子早把他一枪毙了!”

 

我第二次“被毙”时,所犯“错误”性质更加严重。那是省局局长来我局视察工作,并到两个县局调研。我和后勤中心主任负责接待。老板知道大局长喜欢吃水煮活鱼,便特别交待我要上这个菜,我也告知后勤中心主任并向下面作了交待。不巧中间环节屡屡出错,在第一个县里吃中餐,鱼汤的颜色不白,在另一个县里吃晚餐,鱼做成了黄焖鱼。大局长出生于湖区,我们这地方是山区,其实,这鱼无论怎么做,都不如湖区的地道。更不巧的是,大局长本不吃蛇,却偏偏有下属胡乱献殷勤,把蛇肉端到他面前。老板在一旁直气得脸色发青。晚饭后,从县里返城,一路上,老板声色俱厉地训斥我,甚至要我下车,别回去了,就留在县里当一般干部。回得城来,安排大局长泡温泉,不料温泉正在维修,池子里的水很浅,按照老板的气话,连××都泡不到。真是雪上加霜,老板差点气得吐血,估计脸色已经发紫。他把安排的人臭骂了一顿。至于我,在他心里已经无可救药,不值得骂了。此后,半个月内,老板没跟我说一句话,更没有交待任何工作。我知道他是让我晾着,自我反省。不时地听到有关系好的领导和同事说,我这次把老板气得不轻,大家都劝我向老板认个错。我觉得自己没什么错,还受了委屈,我也有脾气,偏不认错。半个月后,硬是老板自己走上门来,当然他不可能认错,但这是一种姿态。

 

后来得知,此事另有蹊跷。原来不久前,老板在省局组织的现场会上,因没按时到会,被大局长当场罚站。大局长是刚从外单位调来的年轻领导,而我们老板是已干了十来年局长的老领导,如此当众受罚,情何以堪?想必大局长也觉得这事做得太过,为缓和关系,并特意到我们局里来一趟。大局长这也是一种示好的姿态,老板心知肚明,为表示宽宏大量,不计前嫌,在接待方面自然要格外的周到。没想到这事竟然坏在我的手上!大局长是否知晓此事及对此事的态度我不得而知,但大局长的司机看我被骂得像霜打的茄子,私下表示十分同情。

 

尽管我被如此这般地“枪毙”了三五回,后来的结果证明,老板脾气虽丑,心地却不坏。客观地说,他集言行的霸道与心胸的宽阔于一身。尤其对他内心认可的人,甚至能容忍其全部缺点。老板对我在行政管理上的能力爱得要命,几乎不可替代,对我在事务处理上的愚钝恨得要死,却又无可奈何。他经常当众把我骂得狗血淋头,却又在上级领导面前美言有加。他在对我真气真骂的同时,也包含着真信任与真关心,这体现在对我职位安排上的不断重用,还有日后提拔时的极力举荐。

 

左右逢源

 

做了十余年的主任和科长之后,我终于坐上了人教科长的位置。别看同样是科长,科长与科长却大不一样。一般而言,一个机关的办公室是百科之首,但在地税机关,人教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科。地税系统干部实行垂直管理,如果加上老板信任,人教科长往往手握重权。依我看来,在地税,办公室只是锻炼人的地方,人教科才是成就人的地方。在担任办公室主任的最后一年,机关正职考核我得了第一名,这个第一名很难得,我大言不惭地说:这是我工作做得好。当人教科长的第一年,考核时我又得了第一名,这一次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我很识趣地说:这是我位置占得好。担任人教科长,需要资历、能力、关系、机遇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既然当上了人教科长,我在机关和基层的地位眼看着就行情看涨,做起事来也顺风顺水了。

 

那一年,我在市局党组的领导下操作了一场大刀阔斧的的人事改革,把一名29岁的年轻干部推到某县局任局长。他也是当时全省系统最年轻的县局局长。该县原有的副职领导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肯定多有不服。他们的资历都比新来的局长老,何况其中不乏有能力者。我送新局长到县里上任。在与干部职工的见面会上,我在台上想,这种上下级之间地域内外、资历深浅、年纪大小的矛盾必须调和却又不能明说。如何讲话,颇费思量。在例行的一番介绍、勉励、要求等官场套话之后,我用这样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讲话:“同志们,从今天起,某某某同志就是某某县局的局长了。我有两句话拜托大家:如果他说得对、做得对,请大家服从他、支持他,因为他是你们的局长;如果他说错了、做错了,请大家理解他、包容他,因为他是你们的兄弟!”台下掌声雷动。

 

年轻的局长为人处事却比较成熟和老到,上任不久就打开了局面。若干年后,该县最老资格的一位副局长跟我说:“你送我们局长上任时的讲话真是经典,我当时不仅记在了笔记本上,而且记在了心里。我们按照你说的,都很尊重他,他也干得不错。”我从中得到了一种心理满足,一种组织人事干部特有的成就感。

 

作者:村夫 转自其新浪博客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