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研究机构:从25号文发布看国务院“从善如流”气度和实事求是精神

发布时间:2015-05-18      来源: 中国政府网    点击:

去年12月以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清理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62号文”弄得地方和外资焦头烂额,投资者抱怨政府说话不算数,地方政府抱怨国务院文件让他们被迫违约,甚至有台商抱怨,62号文可能引发世界上最大的政府违约诉讼纠纷。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团队对这一政策进行过持续跟踪。我们在基层地方调研后多次在研究简报中建议,执行62号文应该保持政策弹性,一是考虑地区差异,不能搞全国性的“一刀切”;二是在执行中应该新老划断,为全国公平市场的形成留出过渡期。

随着这些意见反馈到国务院耳中,高层政策部门开始考虑政策调整。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部门就开始透出政策执行时可能会有弹性的信息。此后李克强总理在福建视察时又给台商吃了一颗定心丸,称会考虑过去承诺给台商的优惠政策。日前,国务院又发出了《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简称“25号文”),对62号文的内容进行了大幅修订,相关调整内容如下:

一、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要逐项落实到位。二、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有规定期限的,按规定期限执行;没有规定期限又确需调整的,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把握节奏、确保稳妥的原则设立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继续执行。三、各地与企业已签订合同中的优惠政策,继续有效;对已兑现的部分,不溯及既往。四、各地区、各部门今后制定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除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事项外,涉及税收或中央批准设立的非税收入的,应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其他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其中安排支出一般不得与企业缴纳的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五、“62号文”规定的专项清理工作,待今后另行部署后再进行。

虽然安邦研究团队一直建议政府执行62号文时保持政策弹性,但国务院做如此大的转弯仍然让人有些惊讶——25号文的内容不仅搁置了62号文的主要政策内容,还暂停了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工作。在短短5个月内出现两个几乎完全相反的政策,的确让市场感到意外。安邦研究团队在向一位地方市委书记(安邦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沟通了此事,这位书记表示,25号文的出台真正体现了(中央)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开明的态度,“很受鼓舞”。根据我们的调研,大多数地方政府都会因为25号文而松一口气。

客观来看,25号文的出台有利于新常态下的地方短期发展和招商引资,使得地方的政策得以平稳延续。但与此同时,也让市场看到了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时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对任何一届政府来说,在半年之内以一个政策否定了另一个政策,这是比较罕见的。在我们看来,这可能与决策咨询过程中的调查和研究深度有关,也与决策部门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有关——可能并未预料到新常态下的经济下行压力有如此之大。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近半年来受制于62号文的地方优惠政策及执行,重新获得了空间,地方可以继续以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动招商引资。不过,与过去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是,现在地方财政状况已经今不如昔,尤其是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这对于需要依靠地方财力去支撑的优惠政策来说,很可能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即地方政府有心优惠,但政府财政已经没有能力了。

25号文反映了国务院“从善如流”的气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显示出政府决策时的波动性。虽然相当一部分优惠政策得以继续实施,但对新常态下的地方政府财力是一个考验。(贺军)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