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证无可证的奇葩证明,再婚生子要前任证明

发布时间:2015-05-16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题:(新华全媒头条)证无可证的奇葩证明

  新华社记者

  再婚生娃要前任配偶开证明,开“无犯罪证明”先要证明你需要这份证明,搬家要证明家中物品不是偷来的……在简政放权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这些“奇葩证明”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每份令人哭笑不得的证明背后,都是办事部门的傲慢或卸责,以及老百姓“证无可证”的无奈。

  工伤认定:5个月做了4次CT,还有螺旋的

  【梗概】2014年底,上海记者周蕊去云南采访,意外受伤骨折。为申请工伤保险赔偿,回到上海后需办理工伤鉴定。

  【亲历】工伤认定的第一道“门槛”是“证明关”。因为我是被单位总部抽调,去分支机构属地之外的地方采访过程中受的伤,因而需要所在单位、抽调我采访的部门、受采访单位等部门,分别出具证明。连同行的同事也不能“幸免”,被要求证明目睹我受工伤,开具有所属分支机构的抬头和公章的证明,还提供了身份证复印件。

  为了办理工伤,我还提供了一张“本人无过错”证明,这张证明需要证明本人没有过错,是由于当地市政建设不完善导致负伤。正在养伤的我,只能委托家人办理。为了拿到这个证明,家人不得不从上海赶到云南,几经周折才得以成功。

  工伤认定的第二道“门槛”是“医疗记录关”。在我受伤期间,已经做过多次检查,包括一次X光、一次普通CT和两次螺旋CT。其中螺旋CT上的多张成像均可以看到明显的骨折情况。

  但在工伤鉴定时,虽然我向医院出具了此前在多家医院就诊的记录和医生诊断等证明材料,院方却以“异地医院检查结果不予采信”为由,要求我再做一次螺旋CT,以证明我有“陈旧性骨折”。结果,我在5个月之内连做4次CT、一次X光。

  二胎准生证:要交20多种证明,再婚还要前配偶证明

  【梗概】在长春工作的胡畔及妻子吴女士均为独生子女,吴女士户口在长春,胡畔户口在天津,两人要分别到户口所在地开具证明,办理二胎准生证。期间他们发现,办理二胎准生证要准备的材料和提供的证件加起来超过20种。

  【亲历】要办二胎准生证,需要提交女方父母结婚证、女方父母身份证、女方父母户口本、一胎子女的户口本、一胎子女的准生证、一胎子女的出生证明、夫妻双方身份证、夫妻双方户口本等20多种。

  例如,证明吴女士为独生子女,需要吴女士父母单位开具证明,并需要三方确认:父母单位确认、社区确认、街道确认。

  让吴女士不解的是,之后有关部门又让她提供独生子女证。“既然我们能提供这个独生子女证,还要上述那么多的证明和确认做什么?”吴女士说。

  最不可思议的是,有关部门要求夫妻双方单位提供“头婚一胎未收养领养证明”。再婚或离异,甚至需要前任配偶开具此证明。

  诸“证”具备,只是第一步,这才刚具备填写二胎申请表的资格呢。生二胎,你和你的证准备好了吗?

  公司起名“中签率”108:1,“创客”老爸奔波半月累住院

  【梗概】南宁“创客”朱家斌自己开公司,在工商局注册时卡在了公司名称上。由于只能在工商局现场确认名字是否“未注册”,小朱和家人半个月时间跑了十几趟,在工商局核了108个名字,才最终注册成功。

  【经历】国发大力、永通运达、若水贵和、若水桂强、若水恒久、强先达、新广经纬、丰韵聚、八方成、华桂天一……

  小朱要创业办一家互联网公司,五旬父亲朱国民主动承担了起名、注册任务。

  第一天,老朱拿着想好的5个名字到工商局,得到的答复是:无法使用。

  第二天,又带了15个名字,仍然无法使用。

  “能不能通过网络查询来确认预约的公司名?”老朱问工作人员。

  “手机、网站都没法查,只能到现场查验。”这个答案让老朱又气又急。

  两天后,儿子通过网络搜索了20多个自认为“有希望”的名称。“我们只能通过网络搜索查有没有重名,这些名字我都没发现有用过的,但还是没通过。”朱家斌说。

  3天后,老朱一口气带着30多个名字去工商局,仍然无一通过。

  整整两周多,朱家上下一有时间就坐下来想名字,老朱不停跑工商局查询。来回奔波让本就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的老朱身体不堪重负,甚至住进了医院。

  朱家斌告诉记者,给公司取完名字,他萌生了开发一个“公司取名APP”的想法。

  开“无犯罪证明”,先要证明你需要这份证明

  【梗概】安徽淮北市民闫伶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只需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环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了,资格认定所需材料包括一份“无犯罪证明”。

  【亲历】教师资格认定需要居委会在“无犯罪证明”一栏盖章。为了这个章,闫伶踏上了“证明和被证明”之路。

  居委会:这个章需要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证明”才能盖。

  派出所:没有公函不能给个人提供无犯罪证明,需要无犯罪证明的单位必须先开具“需要无犯罪证明的证明”。

  教育局:我们没法开“需要无犯罪证明的证明”。

  通过了考试,却因为无法证明自己需要“无犯罪证明”而无法通过资格认证,闫伶气愤无奈之下发了条微博,并“圈”了当地媒体。不到10分钟,就有媒体向她询问情况,并表示要采访相关部门。

  随后派出所民警主动来电说,可以“特事特办”帮她开无罪证明了。“民警特地说,不是因为我找了记者他们害怕才帮我办的。”

  当天,闫伶带着“特批”盖章的材料,通过了教师资格认定。(参与记者:周蕊、张建、何丰伦、周畅、丁静)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