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在践行“三严三实”中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发布时间:2015-05-08      来源: 解放军报    点击:

  领导干部的威信如何,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同一种职务,同一种权力,在不同领导者手里发挥的作用大不相同。其重要原因就在于领导者的道德品行、能力水平、人格魅力等非权力性影响力不同。习主席提出“三严三实”要求,就是要让领导干部摆脱权力依赖症,修身养德、秉公用权、务实干事,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作用。

  领导干部的影响力既来自法定权力产生的权力性影响力,也来自领导者自身品德、知识、能力、情感等因素形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石,发挥得好,可以使权力性影响力如虎添翼,发挥得不好,也可以使权力性影响力丧失殆尽。现代管理学研究表明,部属的积极性至少40%是靠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来调动的。领导者的成功定律,是由99%的魅力与1%的法定权力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比权力性影响力更重要、更根本、更持久。如果能使人自觉服从,又何必强制其服从?因此高明的领导者总是把非权力性影响力放在首位,辅之以权力的作用。

  中国几千年“官本位”文化强化了权力倾向。对权力有所约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寥若晨星,历史反复演绎着权力的野蛮、任性和张狂。这种权力文化根深蒂固、绵延不绝。少数领导干部沉溺于权力不可自拔,“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以为单凭权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非权力性影响力本是施政的基石,却被个别人弃若敝履。因为权力依赖所以不知敬畏,因为不知敬畏所以任性张狂,最终走向权力异化的歧途。这种舍本逐末、杀鸡取卵的行为,使领导者的影响力走向式微。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唐朝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明朝结党营私的严嵩、清朝贪赃枉法的和珅都曾位高权重,而当他们丢弃非权力性影响力这根权杖时,就失去了拥有权力的合法基础。历史的教训应该怎样汲取?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回归权力是人民赋予,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回归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干部影响力决定性因素的本质。

  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崇高理想增强向心力。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的灵魂高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命不息、理想不灭,忠贞不渝、矢志不移,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那种理想主义的光芒,总是让人心驰神往。如果讲理想的丧失理想,管灵魂的出卖灵魂,必然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走向兴党兴国的反面,丧失为人师表、引领官兵的资格。科学理论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高地。理论是思想的源头,没有思想力的领导不可能对部属产生强大说服力。严以修身就是要强化理论武装,点亮理想之灯,夯实信念之基,深扎精神之根,确保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歪风邪气面前岿然不动,始终保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道德境界是领导干部的精神高地。德高望重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如果领导干部能够坚持崇高价值追求,保持对公理、良知、原则的敬畏,是非、优劣、正邪不会颠倒,真假、善恶、美丑不会混淆;如果领导干部能够公道正派、严以用权,公正用人处事、严格执法肃纪,而不拉帮结派、徇私枉法;如果领导干部能够求真务实、光明磊落,而不是表里不一、知行不一;如果领导干部能够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而不是居高临下、以权压人,那么,其道德感召力必将超过权力的作用。一个人守住了灵魂高地、思想高地、精神高地,就拥有了坚不可摧的力量,对部属必然形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效应。

  领导干部必须塑造血性担当品格增强感召力。一个有血性有担当有作为的领导者,最受部属的欢迎和拥戴。历代以来,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囊括古今担当情怀。以死相谏的屈原,秉笔直书的司马迁,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心忧天下的范仲淹,留取丹心的文天祥,挺身禁烟的林则徐,舍身求法的谭嗣同,坚持信仰的李大钊,诠释了血性担当精神的全部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强军抱负之大、改革力度之强、观念转变之快、作风转变之实,令人鼓舞,领导干部必须强化使命担当,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保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战备状态,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能够一声令下断然出手,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后盾。深化改革、反腐倡廉、正风肃纪,必然涉及权力和资源再分配,冲击既定规则和既得利益,阻力和风险相伴而生,领导干部必须强化风险担当,在革故鼎新的大考中经受历史考验、交出合格答卷。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发展进程中,军队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历史关口,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责任担当,谋事干事脚踏实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不是前人乘凉、后人还债;重要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而不是瞻前顾后、功利至上;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而不是避难就易、避险就安;评价工作敢于揭短亮丑、直面问题,而不是粉饰太平、讳疾忌医;犯了错误勇于承担、猛药去疴,而不是推诿塞责、逃避惩罚;面对邪恶立场鲜明、坚决斗争,而不是见风使舵、明哲保身。坚持这样做,领导干部就无愧于强军兴军的脊梁、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楷模,就会对广大官兵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

  领导干部必须提高领导才能增强吸引力。才华和情感是领导干部个人魅力的两大支柱。有思想力、文化力、创造力、执行力的领导会得到部属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尊重,而才疏学浅、能力低下的领导总是与思路不清、导向不正、标准不严、人才不兴、事业不为联系在一起,必然遭到部属的轻视。领导干部是强军兴军的中坚,要从无效益的训练、事务性工作、应酬性交往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精武强能、苦练内功。要有大国军人的远大抱负、战略思维、谋划水平,紧跟未来战争形态演变趋势,探索信息化战争特点规律、本质要求和制胜机理,树牢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理念。要瞄准强敌深入研究任务、研究对手、研究战场,在艰苦条件、复杂环境、重大任务中锻造领导建设和统兵打仗的过硬本领。领导干部不仅要靠才华赢得部属,还要靠情感感化部属。情感丰富也是能力的体现。“投醪于河以共滋味”,激发起强大军心士气。我军一直把以情带兵融入治军理念。红军每次行军,党代表都走在后边,替士兵背枪,与士兵同甘共苦,因此威信很高。如果领导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官兵只会与其貌合神离甚至离心离德。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保持与官兵的血肉联系,倾听其呼声、维护其权利、尊重其人格、关心其疾苦,从而赢得官兵真诚信赖和拥护。

  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要靠领导干部行动自觉,更要靠教育引导和制度规范。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中,要突出权力观教育,让立党为公、奉公守法、秉公用权深入人心。在“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教育活动中,要牢固确立“四有”标准。在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中,规范权力运行规则和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堵住权力滥用空间。在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要剔除政治投机者、玩弄权术者、趋炎附势者、溜须拍马者、不学无术者、脱离群众者,形成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受重用的鲜明导向。只要非权力性影响力成为领导干部的最大依赖,领导干部威信就会牢固树立,官兵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强军事业就会根基永固。(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文平)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