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乡镇干部的岗位状态很危险

发布时间:2015-05-03      来源: 未知    点击:


说起乡镇干部的岗位状态,几个词汇在脑海里涌现:“万金油”、“千斤顶”、“灭火器”、“出气筒”、“替罪羊”……为什么会想起这些词汇?因为这正是如今乡镇干部的真实写照。

 

一、“万金油”。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就必须得是“万能针”,否则就接不了千条线的活儿。面对上级众多领导和部门名目繁多的工作安排,哪项工作乡镇都不敢怠慢。同时,面对农村千家万户,百人百性,什么难事儿、稀罕事儿都有可能发生,哪件事儿都需要处理好,不能出差错。所以,作为乡镇干部必须是“万金油”,而且是不管什么工作、什么难题都能合理安排、妥善解决的“万金油”。 “万金油”在这里不是贬义词,不是“老油条”,而是“多面手”的意思。因此,不经一定锻炼、没有一定经验是很难胜任的。作为在乡镇担任一定职务,需要独当一面的干部,更得有“万金油”的本领。如果简单通过所谓的公开选拔,一步跨到乡镇领导这个岗位上,很可能会误事又误己。“万金油”的本领不是书本上能够学到的,是通过在基层千锤百炼慢慢成长的。因此,培养乡镇领导干部,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要在乡镇不同岗位上进行锻炼,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二、“千斤顶”。

 

“权力比芝麻小,责任比西瓜大”是对乡镇“责、权、利”严重不统一的真实写照。在权力不断上收,责任不断下放的情况下,手段残缺的乡镇硬着头皮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越来越严厉的责任追究。名目繁多的评比达标、检查验收和一票否决,让乡镇不堪重负,作为乡镇干部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对于事业心较强,经常自加压力,想造福一方的乡镇干部压力会更大。工作累些、苦些都不算什么,关键是在社会转型期很多不科学的决策和不规范的操作都要由乡镇具体执行和承担责任,受苦受累又受气、流汗流血又流泪的情况在乡镇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要求乡镇干部必须是“千斤顶”式的干部,能够顶得住重重压力、受得了种种委屈。这就要求乡镇干部的心理素质必须过硬,否则超重的担子能把人压死,无解的难题能把人难死,一大堆责任追究能把人吓死。

 

三、“灭火器”。

 

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而且处于半自治状态的农村更是矛盾重重,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简单的属地管理式的信访考核追究机制,逼迫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饮鸩止渴的方式拿钱买稳定,结果“按下一个葫芦起来两个瓢”,助长了“信访不信法”之风,维护稳定的难度越来越大,乡镇党委政府不得不充当“灭火器”,随时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化解或缓解矛盾。这就要求乡镇干部必须具备敢于直面群众的勇气和能够说服群众的本领,而且有时候还必须在没理的情况下去说服群众。因此,最好能练就一副铁嘴钢牙,否则不但灭不了火,还有可能引火烧身。比如,按照《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但是农村仍然根据实际需要每隔几年就要调整一次,每次调地增地户和减地户之间很容易引发纠纷,情绪激烈的群众往往会上访到乡镇。乡镇该怎么表态?如果拿调解意见就等于同意调地,有违国家政策;如果不拿意见群众就会说你不作为,两难境地下稍不注意就会引火烧身。这时候靠什么?法律不能靠,权力和金钱不管用,问题又不能拖,只有靠三寸不烂之舌来解决问题了。

 

四、“出气筒”。

 

乡镇是在计划经济惯性思维下行政命令仍然无条件生效的最低一级组织,也是村民自治的农村直接面对的一级组织,乡镇正好处在磨合点上。一方面,当行政命令在农村失效时,上级就会拿乡镇当“出气筒”。比如,抗旱浇麦。这本该是群众自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政府只需宣传引导、技术服务就可以了。结果却非要给浇麦一个期限,逼着群众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浇完,这就超越了政府的职责范围,基层政府也没有手段去落实,但是不落实就要挨批。另一方面,当群众意见反映到上级那里不被重视时,群众更会拿乡镇当“出气筒”。比如,组织部门解决了离岗老支部书记的待遇问题,同样是“村两委”一把手的老村长心理上就不平衡了,认为是受到了歧视。老村长们上访到乡镇,乡镇无权也无能力解决。反映到上级组织部门,组织部门解释说党的部门只负责解决党支部书记的待遇,村长的问题归民政部门管。民政部门说没有接到上级的通知,只有等政策。老村长们扬言要集体上访,在信访责任追究的重压之下,乡镇为了“维稳”只有千方百计做劝解工作,而仅靠劝解是苍白无力的,没办法有时只有听骂。如果群众骂几句出出气就不上访了,那算万幸,然而事情往往是今天当完群众的“出气筒”,明天又跑上去了,就要接着当上级的“出气筒”。因此,乡镇干部必须度量大,能受气,否则会被活活气死。

 

五、“替罪羊”。

 

责、权、利严重不统一,决定了乡镇必然要承担职权以外的责任。比如教育、卫生、司法、劳保、防疫、土地等等,人、财、物、权先后从乡镇被垂直走,但是许多责任仍然留在乡镇,哪一项工作出了问题乡镇都不可避免地要被追责,甚至代人受过,做“替罪羊”。尤其是违法占地、秸秆禁烧、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疫病控制等等这些乡镇一没执法权二没强制手段的工作,只有硬着头皮去做,甚至违着法去“执法”。由于在职权能力之外,所以难免力不从心,有的工作即使是竭尽全力也难保不出问题。有时无奈地面对一项项责任追究,感觉就像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一旦出事,轻则受批评背处分,重则被免职受刑责。因此,作为乡镇干部胆子必须足够大,否则整天担惊受怕,迟早会吓出病来。其实在追责问题上上级也是无奈的,体制如此,责任一级级压下来,乡镇作为最后一级,出了问题不“杀一儆百”对上级的上级怎么交代?

 

“万金油”、“千斤顶”、“灭火器”、“出气筒”和“替罪羊”的岗位状态是不正常的、扭曲的、难以为继的、非常危险的。有人说这是社会转型期造成的阵痛,但愿这阵痛不要时间太长!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