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动辄以责任状“拿下级是问”,这是懒政!

发布时间:2020-09-02      来源: 学习小组    点击:

为官要有为,“责任”二字重如山,但对一些基层干部来说,重如山的可能是签过的“责任状”。
 
 
 
其实,作为抓工作落实的一种方法,签责任状并无不妥,但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的是责任状背后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桌上“足球”运动。图源:求是网
 
 
 
有的责任状成为迎检的“遮羞布”。层层压实的责任化为张张崭新的“责任状”,字签了,上级精神就贯彻到了,压力也传导下去了。各类责任状套用现成的模板,负责人招呼大家往办公室一坐,一会儿功夫几百份责任状就签好了。签的人不明所以,检查的人倒很满意,迎检过后锁进柜里。
 
 
 
有的责任状成了干事创业的“紧箍咒”。几个月前,有些本该为复工复产创造条件的地方管理部门,却念起紧箍咒,要求企业签订五花八门的责任状,把“压实企业的责任”变成“推掉自己的责任”。
 
 
 
有的责任状成了事无巨细的“百科全书”。从防火防汛、安全生产到综治维稳、食品安全等,涵盖方方面面的责任状“满天飞”,有的乡镇一年下来要签几十份,有的干部休假回家还要承诺“不酒后驾车、不乘坐黑车”等跟工作无关的内容。
 
 
 
有的责任状更是推卸责任的“免责单”。遇事要么层层向上请示,要么层层向下签责任状,基层一旦签了,有些上级立马成了“甩手掌柜”,剩下的工作就是站在上面指指点点,出了成绩指导有方,出了问题我不担当。
 
 
 
有的责任状甚至成了笑话。前几年,某地“杜绝吃饭叫美女作陪”的奇葩承诺书令网友笑掉大牙。小组还听闻一个故事:一些地方把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村,与村委会签订责任状。村支书就问:我们连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没有执法权,咋去管理呢?
 
 
 
责任状发挥作用在于切实给基层施加了“压力”。根据管理学原理,压力和绩效是呈现一个倒U型曲线,适当给予压力将显著提升绩效,但一旦压力过载,绩效将迅速下降。
 
 
 
 
 
图源:网络
 
 
 
控制“压力”水平,责任状要签出水平,分清轻重缓急。
 
 
 
一票否决的责任状一定要严控。有的乡镇曾在一年里与上级签订具有“一票否决”性质的责任状达60多份,方方面面的工作干得如履薄冰,不出问题就是最大成绩,基层干部怎么干事创业?去年,中办印发通知为基层减负,明确对清理后保留的“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事项等,实行清单管理。
 
 
 
责任状不是“万金油”。工作的落实不能全系于一张纸,既要考虑基层的条件、能力等因素,也要多给予一些指导、帮助和鼓励,既要下达“过河”的任务,更要切实帮助其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与其动辄以责任状“拿下级是问”,不如给基层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支持,“跟我上”永远比“给我上”更能为基层减负。
 
 
 
要敢于为基层担责任。有的基层干部吐苦水:“有限的权力承担无限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上级的责任归上级,基层的责任归基层,各司其责,上级更要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客观地说上一句:其实我也有责任。
 
 
 
文/鹤鸣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