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张维迎追思成思危:再论依法治国之核心

发布时间:2015-08-11      来源: 北大国发院    点击:

 
 

 

 
 
● 法治中国 ●
 
 
 
2015年7月25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举行了“成思危先生追思会”暨“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研讨会。张维迎教授发表演讲,表达了对成思危先生的感情,并讨论了依法治国的问题。
 
 
 
 
作者:张维迎
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来源:北大国发院(BiMBAbimba-pku)8月6日
 
 
 
 
书香门第一书生,身居庙堂两袖清
 
 
我们聚在这里追思成思危先生,不能因为他曾经的位高权重,而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贡献。5月27日下午我曾去医院看他,那时候他已经不能吃饭,要完全靠医疗手段来维持生命,但是他仍然非常的乐观,还谈到几天前他在《人民日报》发了一篇关于股市的文章,这可能是他最后一篇文章,是他躺病床上口授,由秘书整理,然后再由他修改而成的。生命垂危之际,他仍然在关心着好多大事,旁边摞了好多的报纸,包括香港的报纸他都在看。他这种意志,让我非常的感动。大家可能不知道他之前已经动过两次手术,每次手术完以后他都会继续开始他的工作,包括出国访问,在论坛上演讲,我们都曾劝他,年龄也大了,不要太劳累,但是他就是闲不住。我理解,工作就是他的生命存在方式。他说,也许我这次挺不过去了,我不怕死,但是我仍然要跟疾病斗争到底。我说,您一定能够成功,等到6月份您生日的时候,我们好多朋友还要为您过生日。当然,我们都清楚,他不可能从医院里出来了。7月12日早晨,我起的比较早,应该是6点多起来,在去森林公园走路的时候,就收到了一个朋友发了一个短信,说成思危先生去世了。尽管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但是仍然让人感到非常的悲痛。
 
我当时回家以后,就写了四句话,我也不敢叫诗,表达我对他的感觉。“书香门第一书生,身居庙堂两袖清;直言纵论天下事,只为理想不图名”。我跟他接触16年,我自己的感觉,成思危先生就是一个书生。虽然他的官做得很大,是国家级领导人,但是他本质上是书生。很多事儿,按理说,那么大的官位,没有他搞不定的,有人说他不会运作,但是也许是他根本不屑于运作。
 
他曾经担任过一个很重要的职务,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学部主任,在这个位子上,他为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在他的领导下,管理学部从一个只注重管理科学研究的学部,转向包括宏观管理、工商管理科学的研究。我本人那个时候跟他接触比较多,我记得2001年他带领我们几个人一块去欧洲访问,包括瑞典、英国,记忆最深的是在访问的时候发生了9.11事件。他当时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但是这次出访的时候,待遇完全按照管理学部主任,相当于局级干部,所以他住的房子也很小,其实他只要跟大使馆打个招呼,大使馆应该给他安排一个比较不错的房间,但他没有。我那个时候觉得成思危先生---我们一般叫他“成主任”,有点童真,每次白天跑完以后特别累,我们都希望休息,但是他说要到街上走走,逛逛商场,我们也只能陪他出去。说来也是,他这么高的位置,在国内是没有机会玩的,出国了没有人管他了,自由了,他就很开心。他是喜欢自由的,我当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时候,他是我们战略委员会委员,也是兼职教授,每次来学院,他不希望那么多的二级警卫,他真的是让我们感到特别的亲切。
 
他是一个书生,位置很高,但是真的是两袖清风。
 
 
 
 
直言纵论天下事,只为理想不图名
 
 
我说他敢言,像他自己的诗里讲的。一般在那个位置上的人经常不说的话,他都会去说。他的座右铭是:慷慨陈词岂能尽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在纪念改革30周年的光华新年论坛上,他在演讲中告诫大家,要多说真话、实话,少说空话、套话,不说大话、假话。他说,当然,目前空话、套话一点不说不可能也不现实,但要少说,因为无济于事。他还说,尊重领导但不迎合领导,承认现实但不迁就现实。这些都是他的名言,我记得他多次谈到这些话,大家可能在其他的地方也听到看到,给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言行一致的人。
 
对我个人来说,他真是一个慈祥的长者,他对年轻人的关心和呵护,一般他这种位置的人不可能的做到。你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他会找你谈谈,鼓励你怎么坚持,或托人捎个话,表示对你的关心。他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的学术观点,他的思想对我本人的影响也很深。他确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在他面前你可以没大没小,你可以争论,可以反驳他,不要害怕他官这么大,会冒犯他。你越不注意,他越喜欢你。这是我切身的感受。
 
他这样的地位的人,按照现在的医疗条件,真的不应该在80岁的时候离开我们。但是老天不公,生死这事情真的没有办法预料,不是好人就死得晚,经常一些坏人活得很长,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开这个追思会,我理解,不仅仅是缅怀他、纪念他,更多的是用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使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以宪治国
 
 
下面我用最后的时间谈一点理论方面的问题。在2008年的时候,中国改革30周年,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了“改革30年十位经济学家谈改革”,成思危先生这次讲的分量比较重,他准备的也很充分。他讲了一个问题: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他既总结了过去改革的特点,也讲了未来改革的几个重要问题,特别是最后提出了一个学者应该怎么去研究。我刚才谈到的他的几段话也是这次会上讲到的。
 
在这个讲话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法治和人治的关系。他说,尽管我们现在理论上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改革的路还有很长。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个企业家跟他抱怨,然后又说,我讲的事情你千万不能告诉我们当地的领导。他说,你既然让我帮助,又要我不告诉当地官员,我怎么解决?企业家说,你一告诉他们,我就完了。他借此说明,好多地方官员并不是真正的按照法治精神办事,而是仍然实行人治。
 
他在这次演讲中提到,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这个观点现在已经变成口号了,但就我所知,他是比较早的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他说,违宪可以说是最大的违法,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法行政,或者叫依法治官,只有依法治官治好了,才能够真正实行依法治国。他还说,依法治国也要靠全民的力量和觉悟,单靠监督部门的监督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群众监督、民主监督、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监督,还有新闻媒体的监督。他说他特别关注的是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我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媒体的自由,那是不可能有法治的。我想他的这些主张或者说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意义。他说这些话其实已经过去七年了,我们再回想一下,这七年当中我们发生了多少变化,我们确实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有很多的倒退,总体来讲,他的这些话都没有过时,仍然值得继续强调,特别是违宪是最大的违法,这个观点需要我们牢牢记住。
 
 
 
 
法治的核心是保护个人的权利和个人的自由
 
 
下面我就结合成思危先生的这个观点,再多谈两句。我们现在经常把法治和依法治国这两个词等同的使用,但这两个词其实不太一样。法治,我理解,包含两个层次,一层意思是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就是我们创造了很多法律,任何事情都按照法律去做,任何人不能超越法律;另外一个层次是,法律本身是合理的、正当的。如果法律本身不合理,即使你都按照法律去做,那仍然不是法治。依法治国讲的是第一层意思,从古至今都是有的,专制体制也有依法治国。我最近去南非访问,读了一点有关南非的书,在种族隔离期间,南非政府每一个隔离措施,包括逮捕和监禁曼德拉,都是有法律依据的,你能说这就是法治国家吗?这是一个很糟糕的制度,不是一个好的制度。
 
所以我说,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国家要建立法治国家,仅仅强调依法治国是不够的,没有完全概括法治的本质。究竟什么是合理的法律,法治需要的那个法律是什么?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的核心是保护个人的权利和个人的自由,这应该是一切法律的出发点。法治要治政府,要把政府权力关在笼子里,就是为了保证有权的人不能任意侵害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尊严。任何不以保护个人权利、自由和尊严为目标的法律,不管程序多么规范,都不是法治社会的法。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当然包括好多方面,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宪法的第135条规定的,言论自由。你可以换另外一个说法:一个国家是不是法治,就是看这个国家的人们是不是有说话的自由,包括批评政府的自由。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人们没有批评政府的自由的话,或者说你批评了政府以后你就会面临着好多危险的话,这就不能叫法治国家。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