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284个设区市获立法授权 破解“踢皮球”不作为

发布时间:2015-07-28      来源: 法治宣传网    点击:

 - 284个设区市获立法授权

  地方立法迈进新时代

  近日,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自今年12月1日起,全省17个设区市将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同时,河北的廊坊等4市、广西的柳州等6市均由所在省(区)人大常委会授权,于今年8月1日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

  相较过去只有个别城市享有地方立法权的情况,此次为何大幅扩容呢?

  ● 立法权扩至设区市

  “扩大地方立法权,是充分深化地方改革的迫切需要。”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开门见山指出其中意义。在他看来,许多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例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都需要靠立法来保护。

  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地级市仅49个。除各省省会、自治区首府和4个经济特区外,先后共有18个地级市享有地方立法权。而其他地级市即便申请了20多年,也未能被接纳。

  今年3月15日,随着修改后的《立法法》决定草案的通过,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扩至所有284个设区的市。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这些城市今后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订地方性法规。近日一些城市能够获得立法授权,依据正是来源于此。

  ● 破解“踢皮球”不作为

  “过去地方人大和常委会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而此次烟台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效力高于规范性文件。”在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张献勇看来,法规的“权威性”非文件所能比拟。“例如法院可以直接把地方性法规作为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但是规范性文件不能。”

  事实上,许多设区的城市在获得“立法权”之前,只能用规范性文件或其他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结果往往造成“法律依据不足”、“无法可依”、“政出多门”、“指令随意”等问题。

  “例如开封老城有247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很多还没定级,无法按照《国家文物法》进行保护修缮,只能通过行政手段管理。真正确保这些文物在城市改造中不被随意拆除,需要立法层面的保护。”开封市市委书记吉炳伟说。

  此外,像瓶装燃气、城市道路管理、违法建筑处置、生活垃圾分类等管理方面,由于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而各部门又按照自身的管理依据,容易存在职能交叉和管理盲区,甚至同城不同规、同罚不同数,影响执法效果。因而需要通过地方性法规及时明确责任,避免管理部门之间“踢皮球”。

  ● 地方立法须“权责相符”

  “其实,拥有了地方立法权,看似权力大了,但同时意味着相应的责任也大了。”张献勇表示,法律具有权威性,因而不能盲目制定法律,必须保证立法质量,在程序上要求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开门立法。

  “比如在立法时要更多地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及网上公开草案文本这样一些形式来吸收公众的意见,这有利于公众了解法规制定过程,可以减少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另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邹玉华表示,一些地方政府面临立法人才缺乏,立法人才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法律的起草、评估和制定需要有专家、高层次人才作为支撑。”分析人士认为,地方立法工作要重视发挥人大及其下面的法治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吸收专家、公职律师等参与,进行地方性法规的论证、起草和咨询工作,做到科学立法。本报记者 柴逸扉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