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大制度应是未来全面改革的核心所在

发布时间:2015-05-01      来源: 南方周末    点击:

  风风雨雨60年过去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执政党领导下开展工作,扮演了应有的历史角色。六十一花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共和国之最高权力机构,也该洗去历史征尘,披坚执锐,为人民幸福、国家强大担当起新的历史责任。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某种中国特点,但本质上仍属于承担民主政治职能的代议制机构。大略可以说,政治家对民主政治认识到什么程度,也就会对人民代表大会认识到什么程度。不论什么民族,人的活动均可分为私人事务与公共事务领域,虽然二者之间的边界存在某种不确定性。在公共领域里,人们很难就公共事务的处理达成一致意见,就需要形成不同层级的权威,构成治理体系。

  如果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建立更为健全有效的制约机制,人大代表们的个体利益诉求与公共利益要求更容易取得一致。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民主政治,会给社会提供极大的政治可预期性与社会公正环境,人民借此稳定生活,投资者借此发奋创业,全社会借此持久进步。

  也要看到,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就是那些较早走上民主政治道路的国家,其运行机制仍然有待完善。

  相比之下,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只有很短的历史,需要探索的改革任务更加艰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是未来民主政治改革的核心所在。从人民代表产生的程序和方式,到人民代表大会独立议事的公开透明,再到法律至高无上地位的奠定,每个环节都需要革故鼎新,深化改革。改革即将破题,人民寄予厚望。希望新一代政治家以坚毅果敢的决心与睿智谨慎的谋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关键任务。

  (原载前日《南方周末》方舟评论,有删节,作者党国英,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