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今人难以想像的宋朝法治精神

发布时间:2015-05-01      来源: 木鱼多敲敲    点击:

 

 

撰稿|吴钩

来源|腾讯大家

我们现在看电视剧,以为开封府所有的案子都是包青天亲自审断,其实这是不切实际的——在开封府审案的通常是左右军巡院的职业法官。

 

这几天,“法治”大概会成为一个热闹话题吧。建立法治的治理体制,离不开一个基础:有一套专业化、职业化的司法机构,一群有别于行政官僚与一般公务员的司法官。刚刚落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法官、检察官制度”,其实就是将未来司法改革的方向确定为推进司法的专业化。

 

一般认为,“司法专业化”并不是中国固有的司法传统,而是从西方传入的制度。我曾经在网上讨论宋代司法制度,就遇到网友挑衅地反问:“宋朝有法院吗?有法官吗?”我当然知道他的意思,他想说传统中国的司法其实是跟行政合二为一的,除了设于中央的大理寺,地方并没有专门的法院,也不设专职的法官,而由行政官兼理审判事务。

 

但这位朋友的看法,肯定不符合宋代的司法制度,因为宋朝司法的专业化、职业化可能超乎今人刻板的臆想。

 

宋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专门的司法机关。中央一级,大理寺为最高审判机关,分“左断刑”与“右治狱”两个法院,“左断刑”负责详断天下疑案及命官、将校犯罪案,“右治狱”掌审理发生在京师的刑案及诏狱。刑部则为最高司法行政机关,分左右二厅,左厅负责复核狱刑,右厅负责官员的行政处分。刑部还有权派员监察大理寺与京师衙门的刑事审判。此外,京师还设有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都是隶属于谏院的直诉法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诉的诉状,并且具有行政法院的功能。

 

在地方,路一级的大监察区设置有提点刑狱司,相当于中央派驻地方的高级巡回法院。提刑司负责审核州府上报的刑案,对没有疑难的死刑案拥有终审权与核准权,但疑案须奏报大理寺复审,这叫做“疑狱奏谳”。提刑司也有权力组织临时法庭,开庭审理州法院的上诉刑案。

 

宋代最发达的司法机构设置在州府一级。人口最多、府事繁剧的开封府,至少设有使院、府院、左右厅、左右军巡院六个法院;诸州一般均置三个法院:当置司、州院与司理院;有些大州的州院、司理院又分设左右院,即有五个法院;当然一些小州则将州院与司理院合并,只置一个法院。每一个法院都配置若干法官,叫做“录事参军”、“司录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主管当置司的推官、判官,他们的主要工作也是司法。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都是专职的法官,除了司法审案之外,不得接受其他差遣,即便是来自朝廷的派遣,也可以拒绝,“虽朝旨令选亦不得差”。

 

州府法院既接受县级法院初审案的上诉,本身也受理诉状,审理刑案,所以讼务最为繁忙。我们现在看电视剧,以为开封府所有的案子都是包青天亲自审断,其实这是不切实际的——你让包青天变成三头六臂,他也忙不过来啊。在开封府审案的通常是左右军巡院的职业法官。

 

宋代的县一级,司法力量的配置最弱,未设专门的法院,由行政长官——知县及其佐官兼领司法。不过县衙门只有权限判决词讼(民事诉讼)及杖刑以下的轻微刑案,对司法配置的要求不高。而且,即使是县,也设有专职的法吏,一是推吏,一是编录司。这两个专业化的法吏,不得兼理他务,并由财政给予优厚的待遇。可见宋政府对于县级司法也是比较重视的。

 

还有一点也可以说明宋代司法的专业化趋势:宋人非常明确地意识到,法官群体不同于一般官僚。因此,宋朝法官在获得任命之前,必须经过司法考试;曾犯过“出入人罪”过失的官员,也不得担任法官;朝廷严格限制法官的社交活动,其他官员可以相约喝酒宴乐,但法官不可以;同时给予法官尊崇的地位、优厚的待遇,“法官之任,人命所悬。太宗尝降诏书,诸州司理、司法,峻其秩,益其俸”。

 

这些州法院的司法官员,名义上算是知州的属僚——这也是宋代司法尚未完全独立的表现。但是,基本的“独立审判”机制则已经建立了起来,宋朝的法律明确规定:州县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得请示、征求上级法司的看法;提刑司如果发出批示干预州县法院的司法审判,州县法院可以不必理睬,一概依照法律办事;干涉下级独立审判的上级法司,以违制追究责任;御史接受皇帝的委派,组成特别法庭审理案件,不受宰相与君主的干预。

 

而且,一名有抱负的宋朝法官,也会自觉追求司法过程中的独立性,而拒绝外界的影响,包括来自皇帝的影响。北宋的大理寺卿韩晋卿曾受皇帝委派,前往宁州按治狱事。依照惯例,韩晋卿赴任之前,应当入对,即入宫面圣,请皇上做工作指示。但韩晋卿拒不入对,说:“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他的意思是说,我奉命办案,以法律为准,国法摆在那里,就不必征求皇帝的意见了,免得干扰了司法。所以韩晋卿不入对便走马上任去了。时人也没有觉得韩晋卿的做法有什么不妥。

 

可惜宋人开创的高度发达的司法体系,以及司法专业化的历史方向,并未为后面的朝代所继承,元明清三朝的司法制度,退回到非常简陋、粗糙的状态,如明代的府一级(相当于宋代的州),只设一名推官助理讼狱,而清代则连推官都不设置,府县的司法完全由行政长官兼理。

 

(吴钩,历史研究者,推崇传统文化。主要关注宋、明、清社会自治史与儒家学说。著有《隐权力》、《隐权力2》)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