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资中筠|什么是我们的共识?

发布时间:2015-04-29      来源: 思享学人    点击:

 

  接到电话告诉我当选为共识人物感到意外,而且还说是得票最高,感到很荣幸,不嫌弃我老朽。同时很高兴,说明吾道不孤,这几年说了一些话,表达许多看法,得到越来与多的人认同,理念有共识。

 

  什么是我们的共识?

 

  从正面讲,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祥和的社会,减少暴戾之气,大家安居乐业。达到这一点的先决条件是有公平、正义、法治;人命得到应有的重视、基本人权有切实的保障、每一个国民的人格得到尊重,像前几年有一位领导人许诺的那样,有尊严地活着;《宪法》明文规定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得到落实;实现最大限度的机会平等:包括草根百姓享受教育、医疗资源和就业的平等机会,也包括各种企业享有在平等条件下进行市场竞争的机会。当然还有还我青山绿水、清风明月,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无恐惧地自由呼吸的环境。

 

  从负面讲,反对什么?腐败、特权;反对以权代法;特别反对蔑视人命。我们都为各种冤狱、和时不时出现的“迫害致死”、“迫害致残”的案例而悲愤,忍不住要拍案而起,我不得不举出最新的例子--曹顺利女士的惨案。凡是有良心,有良知的都不能无动于衷。我想起一个英文词:callous,原意是手脚长的老茧,还有一个意思是心肠硬,冷漠无情,只要心上没有长老茧,就对这样的事不能无动于衷。我虽然年老体衰,但是心灵还没有长老茧,对这样的事不能假装不知道,知道了无法平静。

 

  我们的共识可能还在于不仅看表面,而且看本质;不仅就中国论中国,而且从世界看中国——把中国放在大的世界局势、世界历史中来看;不仅看眼前,而且看长远。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华民族确实到了十字路口,如何跨过这个门槛?我们都希望是和平的、渐进的,向着隧道尽头的亮光稳步前进。中国历史上太多周而复始的官逼民反,以暴易暴,总也走不出那个怪圈。一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经过流血牺牲基本上找到了汇入世界进步潮流的方向,可惜后来又走了许多弯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都对民族的“兴”还是“衰”忧心忡忡。我特别认同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的许多见解(他好像也曾当选为共识人物),他清楚地指出了全社会溃烂的危险和脱险之道在于系统清理权贵的恶政,这是否可以成为我们的共识呢?

 

  如果不单纯以GDP论成败,这些年来,我们究竟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如果从社会思想层面看,应该说是有进步,表现在一方面思想多元化,十分活跃,有很多碰撞和交流,一方面“共识”面大大扩大,许多原来认为惊世骇俗的观点,现在为相当多的人接受为常识;借互联网的力量,信息的传播和通过活跃的思想交流达到启蒙,势不可挡;社会的公民意识和觉悟也明显普及;一个突出的例子:过去的“公款”观念、“国家”恩赐的概念,现在已经为“纳税人”付出的观念所代替,也就是明确了谁养活谁的根本问题。这是极大的进步。还有,刚才周志兴先生说到建立了创新研究所,现在公益性质的NGO的蓬勃发展,也是倒退十年很难想象的,尽管有许多限制和禁锢,这个趋势还是不可阻挡,而且在民间的推动下,政策法规也有所放宽,有不少进步。这一现象的意义在于向公民社会推进。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听媒体或出版机构说:这本书或这部片子幸亏前几年出了,现在肯定出不来,通不过审查;几年前还能公开说的话,现在不让说了;几年来,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打破谎言,恢复真相,对重大史实、人物重新客观评价,有很大的成绩,现在忽然出现许多禁区,早已为全世界所熟知的事实又成禁忌,已经被否定的谎言还在重复;大家一直企盼在言论方面早日“脱敏”,我曾经写过文章说:一个泱泱大国不应成为过敏体,可是现在“敏感词”不但没有减少,还不断地增加。曾经多少年以坚持真相、关心民瘼而广受读者欢迎,甚至被视为媒体标兵的报刊,遭到重创,终于萎缩、变味、或者面目全非,或者岌岌可危;一批多年来对信息、思想交流做出贡献的知名网站陆续消失。因言获罪还是屡见不鲜。从这个角度看是退步了。

 

  这一现象说明,在一些问题上朝野不但没有取得共识,距离还很遥远。

 

  我们都热爱这个民族,只企盼它兴旺而不沉沦,我们更不愿社会动乱,希望以最少的代价,和平地度过转型这一关。我们希望涤荡社会的污泥浊水,追求一个像戏词里说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这些美好的愿望能否实现?我想引一句大家都熟悉的《国际歌》歌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始终认为希望在民间。一切只有靠自己,自己想明白,互相启发,共同想明白,不断扩大共识。至于想明白了怎么做?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首先要想明白,而且要表达出来。这是我理解的共识堂之命名、共识网存在的价值、以及举办这个活动的意义。谢谢大家!

 

  2014年3月29日

 

第二届共识人物获奖感言,本文转载于共识网。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