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大代表到底是怎样“间接选举”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5-04-28      来源: 政见    点击:

 

图片来源:新华网;图片作者:邢广利

#研究速览#

 


本文摘要:在市级人大代表的间接选举中,各方推荐的候选人的总数应该比之前确定的代表名额多 20%-50%。不过,有些代表是必然会当选的。在党委的主导下,选举结果几乎必然会和选举计划要求的代表数量和 “成份” 构成一致。


 

◎ 杨鸣宇 / 政见观察员

 

又是 “两会” 季。看着代表委员们在北京参政议政,你是否了解他们是怎么被选出来代表我们的?

 

根据法律规定,人大代表可以通过 “直接选举” 和 “间接选举” 两种方法产生。前者适用于区一级人大代表,而后者则适用于区一级以上的行政单位。“间接选举” 并不公开进行,而是采取下级推选上级的方式,比如说市级人大代表由区一级人大代表 “间接选举” 产生,省级人大代表由市级人大代表 “间接选举” 产生,依此类推。

 

那么,这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显得神秘的过程具体是如何操作的?中山大学学者孙莹去年发表的论文,以某市的市级人大代表产生过程作为例子,对 “间接选举” 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让我们得以一窥其中究竟。

 

简单来说,这个过程由三个部份组成:制订选举计划、推荐候选人和选举代表。

 

制订选举计划

 

选举计划的核心是要确定市级人大代表到底有多少人,以及代表们的 “成份” 如何。根据《选举法》,市级人大代表的名额基数是 240 名,每二万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

 

随着人口变迁,代表的名额数目会随之而变化。但代表的 “成份” 构成在实践中几乎不变——比如说,在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里,女性代表不能少于 25%,共产党员代表的比例则不能超过 65%,同时要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和港澳台代表。这种代表 “成份” 构成的比例要求在这篇论文研究的城市里得到严格遵守,从而出现了 2% 少数民族、4% 海外华人代表、25% 女性代表,同时共产党员代表少于 65% 的 “黄金比例”。

 

代表 “成份” 的另一种构成方式是职业——他们应该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军人五个社会群体构成,确保人大代表的 “代表性”、“广泛性” 和 “先进性”。

 

推荐候选人

 

确定了名额和比例,接下来就要产生候选人。代表候选人的推荐过程可以概括为 “党委主导、人大协调、其他部门支持”。

 

也就是说,所有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拥有推荐候选人的权利。同时党委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候选人推荐过程中向特定的社会群体倾斜,以更好地整合社会利益。比如说,本文研究的城市就特别强调要吸收三类社会群体:来自外企和高新科技企业的企业家、社会团体的领导人,以及农民工代表。

 

所有候选人的名单会汇总到市人大常委会,由常委会和市党委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候选人是否出现重复、候选人的道德素质是否过关等内容,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选举代表

 

选举代表是 “间接选举” 的最后一步。原则上,候选人的总数应该比之前确定的代表名额多 20%-50%,从而形成一定差额。

 

不过,有些代表是必然会当选的,这些人通常是党政机关、司法两院和市级人民代表大会等组织的领导人。在党委的 “主导” 下,选举的最后结果几乎必然会和选举计划要求的代表数量和 “成份” 构成一致。

 

总括而言,孙莹认为市级人大的“间接选举”事实上体现的是中国政府如何自上而下吸纳(co-opt)不同社会力量的过程,它可以让政府 “适应”(adept)伴随市场化过程而变化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 “适应” 能力被有些学者认为是中国能够拥有持久的 “威权韧性”(authoritarian resilience)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Ying S. (2014).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elections in the PRC: A process of co-optio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3(85),183-195.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