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是争取来的,不是哀求来的。《吉迪恩的号角》讲述的恰恰是一个正面的故事,而且是以法律为视角。
文 | 沉静如水
来源 | 沉静如水的法律博客
江西民间有一则故事,类似笑话,但是深意存焉。
这是一个冬天的故事。立冬过后,一童养媳仍然衣衫单薄,便向公婆讨要棉袄。公婆说:“急啥,不到冬天,过了冬至才算得冬天。”到了冬至,童养媳又请,公婆说:“还没有下雪,现在穿棉,下雪如何?”到了下雪天又说:“落雪不冷下雪寒,再过几日吧。”终于等到了雪化的时节,公婆又说:“雪都化了,过几天就热了,还穿什么棉袄?”
整个冬天,童养媳终于没有穿上棉被,她穿着单薄的衣衫熬过了寒冷的冬季。
这个故事很悲催。一是老婆婆的刁钻,一是童养媳的懦弱。只须问一句,你婆婆此时穿的是什么?但是童养媳没有问,当然婆婆更不会回答。
闻听此事,心中凄然。想来会有多少冬天没有棉衣的童养媳,凄凄惶惶地哀求狠心的婆婆们。究其原因,一半是万恶的旧礼教,一半是只会哀求的童养媳们。
权利是争取来的,不是哀求来的。《吉迪恩的号角》讲述的恰恰是一个正面的故事,而且是以法律为视角。
四十五年前,美国著名法律记者安东尼·刘易斯的“报告文学”《吉迪恩的号角》讲述的就是吉迪恩美国式“上访”并最终改变美国刑事司法规则的故事。1961年6月初,吉迪恩所在的巴拿马市一家台球厅被盗,损失百元不到。由于有犯罪前科,并在台球厅帮过忙,吉迪恩被捕、受审。作为曾经四进宫的累犯,吉迪恩久病成良医,对刑事司法程序略知一二。在8月4日的法庭上,吉迪恩表示无钱雇佣律师辩护,请求法院为他指派律师。法官回答说,根据佛罗里达州的刑事诉讼法,州法院只为那些被控死罪的穷人提供免费律师服务。吉迪恩鼓起勇气,对法官说:“可联邦最高法院规定我有权获得律师的帮助。”法官没有直接回答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但叫书记员将这句话记下来。正是这一记录在案的要求,构成了吉迪恩后来上诉的一个条件。最后,自我辩护的吉迪恩,被陪审团判定有罪,法官判处他盗窃罪的最高刑期五年徒刑。
经过曲折和诉讼,吉迪恩获得了胜利——他获得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支持。法官们为此而创立了新的规则,即任何被控重罪的人犯不管他们的财产状况如何,均应获得辩护,即法官应当为无力聘请律师的人犯指定辩护律师。最后,经过律师的辩护,吉迪恩最终被判决无罪释放。
“最高法院在解释宪法问题上从来都不会十分绝对”,它可以推翻先例。但前提是,必须有人出来挑战。吉迪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刘易斯感慨道:吉迪恩“正在呼吁的是法律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他正请求美国最高法院改变其先前的立场”
一位民权律师概括说:“将来,‘吉迪恩’这个名字将代表一个伟大的原则,即穷人有权与那些有钱请律师的人获得相同的正义。吉迪恩似乎是一个难缠的主儿,他近乎极端的不信任和怀疑姿态让他几乎接近愚顽的边缘,但这些并不重要,相反,也许是好事。因为我们所享有的许多宝贵权利往往就是由这种人争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