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没穷过的人真不懂!求求专家们,別再催大家生孩子了

发布时间:2020-06-03      来源: 腾讯财经    点击:

建议梁建章们可以在民生、保障这些相关问题上多推动政策的实质变化,数量庞大的中间阶层为啥不敢生,因为代价确实有点大,只有身为父母,才能理解其中的压力。

来 源 | 大猫财经

作 者 | 猫哥

 

 

 

六一儿童节,梁建章又又又又来号召大家生孩子了,比亲爹亲妈催得还凶。

 

作为携程董事长,梁建章事业、学问两不误,跨界当“人口学家”已经8年多了,他作为人口学家的知名度,一点不亚于企业家,搜索“梁建章+人口”这两个关键词,居然能找到326万结果,这是积累8年的成果:

 

 

作为互联网著名前浪,梁建章的履历很厉害,初三就上复旦少年班,21岁拿了乔治亚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99年回国创立了携程网,很成功,然后他突发奇想回美国深造,读的却是冷门的人口学。

 

梁建章的深造是认真的,从2007年到2011年,他整整花了五年时间在斯坦福读书。这期间,还自费拍摄了一部介绍中国人口问题的纪录片《中国人可以多生吗?科学探讨中国人口问题》,开始呼吁大众关注人口政策。

 

拍摄纪录片时,梁建章认识了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之后两人合作著书多部,矛头直指计划生育政策,出版前因为敏感,曾被好几家出版社拒绝。

 

2014年本书再版时,书名被梁建章改成了《中国人可以多生!》

 

此后不久,梁建章联合30多位主流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共同发起一份签署建议书,呼吁尽快停止计划生育政策。

 

从此,梁建章就开启了年年催政府放开生育、催大家多生孩子的模式。

 

效果不错,2013年“单独二孩”的政策就出台了,2014年新生儿数量有了明显的回升。到2015年又推出了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新生儿一下增加了一百多万人。

 

只不过,从2017年开始,新生儿人数又开始下降,连续两年都创出20年新低:

 

 

 

于是这几年,梁建章的号召一直没停。

 

他陆续出了两本新书,为了扩大影响力,他还拉上马云做推荐:

 

 

可能觉得大家都不积极响应号召,他专门用数学公式苦口婆心地说,就算有少数家庭生三个四个,人口依旧是萎缩的:

 

 

他要推动的,就是全面放开生育政策,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但说句实话,经过这些年的普及,多生孩子的道理该懂的人都懂了,不懂的人也不关心,现在的问题在于:经济和精神压力才是生孩子的真正阻力,政策障碍倒不是最大问题。

 

建议梁建章们可以在民生、保障这些相关问题上多推动政策的实质变化,数量庞大的中间阶层为啥不敢生,因为代价确实有点大,只有身为父母,才能理解其中的压力。

 

 

生个孩子真是压力山大,我们来简单算算这笔账:

 

一、婚房、学区房

 

在城市里,很多人年轻时会买个一居室或者小两居当婚房,这就很不容易了,一旦需要张罗生孩子,就要换成大两居或者三居,每年的“改善性刚需”就是这么来的,生一个孩子,家里可能多两三个人,房子太小肯定不行。

 

这还是幸运上车的,因为房子跟教育资源挂钩,所以幼升小、小升初直接决定了房价,前些日子,北京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掏上千万买个3、4十平米的老破小,这都是很有实力的家庭,一般家庭只能望而生畏,这几天因为学校划片改变,有的小区房价十来天涨了700万。

 

这么疯狂,因为背后都是焦虑的父母。

 

 

二、奶粉问题

 

奶粉是个老问题了,大部分妈妈休完产假就得回去上班,有储奶条件的单位很少,小孩只能喝奶粉,奶粉价格贵不说,隔三差五还有安全问题。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妈妈快把全世界的奶粉都买回来了,引得很多国家大为不满,之后国家对奶粉安全问题空前重视,但今年还是又发生了大头娃娃事件:

 

 

虽说这次是因为固体饮料被商店当做奶粉出售了,不过这种夸大宣传也令人防不胜防。

 

三、托儿所问题

 

2017年,梁建章写了一篇文章《中国为什么没有托儿所》,阐述为什么携程会成为少有的为员工提供托儿场所的公司。

 

一个月后翻车了,携程亲子园出了虐童事件。

 

虐童没过多久,红黄蓝幼儿园又出现了扎针、喂药事件。当时大家义愤填膺,恨不得把红黄蓝砸了,但你现在看,人家还是活得好好的。

 

这种结果完全可以预测,因为供需完全不平衡,现在大点的城市,上公立幼儿园需要抢,得提前一两年报名,还不一定轮得上,上不了公立的,你就上民办的吧,大城市里,一个月5、6千的条件都算一般的,一年学费超过10万、15万的幼儿园越来越多,这比小学生费钱多了。

 

但即便这样,你也没法杜绝恶性虐童案件的出现,因为幼儿园的收费和幼师的工资完全不匹配,你看北京幼师学历要求和薪资待遇:

 

 

幼师工资水平比不上保姆,决定了优秀的人才进不来,偶尔碰上几个心态失衡的很正常,赶上就是噩梦。

 

优质的幼儿早教应该多少钱?最近登上热搜的杭州刘阿姨给出了答案——2万:

 

 

说白了,都是大价钱供出来的。

 

四、上小学

 

上了小学就更头疼了。

 

语数英各种补习班是标配,热门的班还要托关系去抢;

 

各种兴趣爱好少不了,舞蹈、音乐或者画画,艺术类的总要学一项;

 

足球、跆拳道或者滑雪,体育类的总要整一个;

 

航模、乐高机器人或者编程,科技类的总要来一套······

 

总之,为了追赶别人家的孩子,大家都不甘落后,一年下来烧个十几万,“四脚吞金兽”的名号不是盖的。

 

而且,这个时候不光花钱,有时还会要命。

 

减负多年,负担还在那,一点没变,不过挑担子的变成了家长,辅导作业占据了绝大多数家长的闲暇时间,小学生的父母,谈个人生活是奢侈的。

 

多数人会跟孩子怄气:

 

 

极个别的辅导作业成了生死较量,有的孩子受不了重压选择离开:

 

 

有的父母被气的各种疾病发作,差点要命:

 

 

劳心劳累不说,医药费还不少。

 

五、焦虑感

 

比起花钱来,焦虑感更让人崩溃。

 

比如小升初,政策年年不一样,就近入学、全区派位、特长招生、电脑随机抽签······

 

这就成了很多家长的心病,住着千万的房子,有光鲜的职业,但遇到这个事基本无能力,不论你之前选择什么精英教育,未来多是随机择校,不确定性让家长倍感焦虑,牵扯大量时间精力,手机一刻不离手,听到一个消息就立刻行动,说来真是有点可悲啊。

 

六、青春期

 

顺利读上了初中,除了学业,还要担心青春期的孩子会不会顺利成长,比如遇上校园凌霸事件怎么办?尤其是13-15岁之间的初中生,身体发育了思想还跟不上,更可怕的是,他们都知道未成年人很少承担法律责任,恶性事情不少见:

 

 

当然,如果碰上那些禽兽老师就更惨了,一辈子的阴影。

 

七、中考

 

中考是一个大坎,人生分水岭。

 

因为不是每个初中毕业的学生都能上高中,中考录取率越来越低,很多地方还不到50%。

 

 

考不上高中的孩子会分流到中专职业院校或者干脆直接工作,未来挣到高薪的机会少了很多。

 

八、高考

 

拼了命考上高中,再继续苦读冲刺高考,又是一道独木桥。

 

成绩好的能够考上好大学,但是如果成绩不好读三本或者大专,学费比公立大学贵得多了,还学不到什么东西,学历拿出去找工作也没优势。

 

有些家庭选择花钱出国,每年几十万、上百万的费用去读一些不太知名的学校,国内还不怎么认,读书择业的压力都在父母身上。

 

遇到极端情况更难受,像前不久的留学生回国问题,很多家长夜不能寐各处抢机票,价格不菲,而他们内心的焦虑更是旁人不能理解的。

 

 

九、就业

 

好容易读完书,可以上班挣钱了。但从2013年开始,每一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今年毫无疑问也是最难的,毕业的874万大学生,返校春招都错过了,经济也不好,现在已经6月了,很多毕业生的未来还没着落,父母能不跟着操心吗?

 

十、结婚

 

工作搞定还不算完,结婚这事父母比孩子还焦心,很多爹妈只好亲自上阵代为相亲,然后又要面临房子、车子的压力,等有了第三代,类似的循环还得来一圈……

 

房子是最好的避孕药,其实生孩子的难度比买房子可大多了,不掂量清楚,谁还敢生啊。

 

生孩子从投资收益比看完全是个亏本的事情,当然基因的延续、人伦之乐、情感慰藉的功能让很多父母忽略了这些,但其中存在临界点,超过之后幸福感下降的太快,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不生孩子可能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生育率大降肯定不光是政策问题,接下来更需要专家们推动、完善其他链条,比如大力推动公立幼儿园的建立,怎么建立更有长效机制的幼升小、小升初制度……

 

顾虑少了才敢生,生育确实是每个人应该有的权利,但为国生娃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的,有些事,你没穷过真的不懂。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