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吸毒现场淫乱不堪 警察都惊呆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北京时间综合    点击:

最新消息》》

吸毒现场混乱不堪 少女、模特、选美小姐都成冰妹

今天我们要带您回忆《法治进行时》在11年前拍摄的一个场面。这是2007年10月我们栏目记者跟随禁毒民警,冲进吸毒现场的那一刻惊呆了,整个画面淫乱不堪,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还有一名未成年的少女。

不但如此,记者还发现,在禁毒民警打击吸食毒品的过程中,很多模特、选美小姐都沦落为冰妹!

冰妹,是指在向客人提供色情服务的同时,吸食毒品的卖淫女。那么“冰妹”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民警介绍说,这个词是警方在抓捕过程中,为她们起的一个职业化名称。

她们在吸食毒品之后,就完全沉浸在自己喜欢的致幻世界,什么问题都回答不了。

民警介绍,从2007年的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吸食合成毒品的数量超过了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就是冰毒、K粉、摇头丸等,通过化学制剂合成的一类精神药品。

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的能使人兴奋,有的让人致幻。

除了给人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外,还会引发很多违法犯罪的发生:

早前报道》》

美女男友介绍她吸食“粉末” 结果沦陷

美美出身农村,学习非常努力,考入大学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经常周末做兼职,因为美美身材姣好,面容俏丽,经常会被邀请参加活动做礼仪小姐。渐渐美美被周边环境影响,开始变得攀比。然后她就开始出入一些高档会所,希望能够钓得金龟婿。果不其然,美美同时被三个男人看上了,但是都是些中年大叔,不过美美并没有嫌弃的意思。美美和他们交往后,也在校外租了一间高档公寓,男友送的名牌包包和手表不断,高档衣服塞满整个出租屋,美美的生活充满了权欲。虽然美美生活比较混乱,但是一直没有触碰到法律的底线,直到其中一位男友介绍她吸食“粉末”的时候,她开始彻底的堕落了。

当警察叔叔敲开美美出租屋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各种名牌散落一地,美美虽然长相美丽,但是现在看来完全不像一位20岁女大学该有的样子。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同时交往三个老男人时,美美显得很镇定。她说只要给自己钱花,对自己好,无论什么年纪的都可以交往。可惜最终美美和其中一位男友没有逃离法律的制裁。(来源:东方网)

女子深夜街头痛哭 原因惊人

18号晚上10点多,景德镇乐平市城西派出所接到一名女子报警,称自己在一宾馆门口被人给打了。但是当民警到达之后却无法联系上报警女子,最后终于找到她后,她却表示打她的人已经走了所以没事了。

但在民警询问过程中,女子行为异常,边走边哭。细心的民警发现女子的手提袋有问题。民警将该女子带到派出所并检查了她随身携带的手袋,发现袋子里吸毒工具应有尽有,面对民警的询问,女子否认吸食过毒品。记者了解到,女子姓余,上饶德兴人。经检测,余某的尿检呈阳性。女子最后坦白称自己几个小时前在车上吸了冰毒。目前,余某已被当地警方依法行政拘留。(来源:东方网)

关注焦点》》

吸毒危害有多大?

吸食冰毒严重损害人体健康。滥用冰毒会带来慢性中毒、体重降低等状况,吸食冰毒者往往会有牙齿松动、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与夜间磨牙等症状。滥用冰毒除了破坏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神经系统外,给吸毒者带来幻觉、妄想、猜忌、情绪暴躁、丧失自制力和自控能力等精神症状,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

吸食者有着强烈的心理渴求,吸毒成为他们生活的重心,往常的生活习惯被改变,行为能力退化和减低,社交也缩小,人格也随之改变:自我控制能力、调节能力,心理平衡能力等均有异常改变。在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的同时,也给身边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冰毒吸食者在消除身体上的戒断反应后,还需要及时戒断“心瘾”。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吸食冰毒危害更为显着:女性一旦吸食冰毒后,将无法自拔。冰毒将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易感染传染性疾病。

为何女性吸毒人数在增加?

近年来,随着毒品滥用种类和吸毒人群的增多,吸毒群体的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吸毒人群不再集中于男性,女性吸毒人数急剧增加。数据显示,女性吸毒具有被动性特点,她们经常依赖男子吸毒或卖淫,这与女性个性的弱点、心理、生理特种、文化素质及社会环境有关。

影响女性吸毒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并且各因素相互作用。追求、逃避、诱骗和反叛是女性吸毒的四大诱因。

1、好奇心理

好奇心人皆有之,这里所说的“好奇”,是指不健康的好奇心理,可以延伸为“追求刺激”。这种好奇心理一般是在缺乏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吸毒朋友的诱惑以及不正确的心理排解方式上产生的。当面对挫折或烦闷时,“病急乱投医”,借毒品解决问题,最终走上吸毒道路。

2、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大多出现在滥用新型毒品的女性案例中。对新型毒品的错误认识,导致她们认为新型毒品不会成瘾,没有危害性,正是这样的侥幸心理,让她们难逃毒品的魔爪,甚至成为“溜冰妹”以淫养吸。

3、认同心理

因认同感染毒的人,多数具有孤独感、交友数量较少,为了“留住涉毒朋友”不得不接受“邀请”加入“毒友圈”,逐渐开始了吸毒之路。成瘾后,由于吸毒行为的隐蔽性和身体变化,导致交友范围进一步缩小,只能留在“毒友圈”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毒品纽带,同时也只有在“毒友圈”才能得到认同,形成恶性循环。“是朋友就吸两口”“不吸就是不给面子”。能跟你说出这话的人,不值得做朋友。

4、报复心理

吸毒消耗大量的资金,家庭经济崩溃,造成婚姻陷入危机。当女性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时,一部分选择以极端的方式来反叛、报复。在接受调查的100名女性强戒人员中,已婚女子吸毒起因的53%是为了报复丈夫吸毒;在吸毒的已婚女性中,有8%是在丈夫的强迫或教唆下吸毒,35%的女性遭丈夫利用吸毒并引诱卖淫。

5、性臣服心理

性臣服是指女性特别是未婚女性与男性发生性关系后产生的高度依赖与顺服的心理。这种心理的极端程度表现为不能独立自主,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调查数据显示,女性初次吸毒年龄在17-25岁的占47%。第一次吸食的毒品来源于同辈异性的占2/3。在吸毒的未婚女性中,有55%在极端的性臣服心理下,主动陷入吸毒陷阱。

6、女性吸毒者特殊的人格缺陷

调查数据显示,研究对象中有21.8%的女性有严重心理问题,而抑郁是最严重的心理障碍。产生这种特殊人格缺陷的原因是过度的个性敏感和忧虑,特别是在遭遇挫折后,情绪冲动,控制能里差,表现出敌对行为、多疑、不信任和缺乏安全感。这种特殊的人格缺陷也正是导致女性吸毒以及复吸的重要原因。

7、女性吸毒者个体心理素质差

女性吸毒人员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情绪不稳定、焦虑、外向敏感、情感用事、依附顺从、怯懦、适应力差等问题的,心理脱毒速度较慢。调查发现,吸毒女性的独立性很差,不能控制自己,并且易于受制于人。这个特点是导致戒毒后复吸的重要原因。一般女性在情感方面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和归属感,戒毒回归社会后,最需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一旦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可能“以毒疗伤”重蹈覆辙。(来源:中国禁毒)

新闻拓展》》

日常该如何预防毒品危害?

1、了解并认清毒品的危害和种类,毒品有多种多样,对人体的危害都非常大。远离毒品,珍爱健康。

2、青少年应该少去夜店等场所,那种场所是毒品流动非常大的地方,非常容易受到毒品的危害。要洁身自好,尽量不去那种寻欢作乐之地。

3、当知道身边的朋友在吸毒时,首先应该劝告他们远离毒品,告诉他们毒品的危害,建议他们去戒毒所戒毒,假如他们不听劝告,可以向他们的亲人或警方反映此情况。

4、 不要有“我只尝试一次,以后不再吸毒就不会上瘾”的这种想法。

5、保持一颗阳光热情,积极向上的心,不要因为生活的艰辛或者意志消沉而用毒品来麻醉自己,当自己心情不愉快时,可以多向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倾诉,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6、 当自己不小心染上毒品并有毒瘾的时候要尽快和亲属反应情况,或者自己亲自去戒毒所戒毒。

禁毒宣传》》

吸毒人员年轻化 禁毒教育不能缺位

毒品的危害显而易见:人一旦染上毒瘾,很难戒掉;也容易让人变得消极,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毒品让不少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毒品已经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世界性公害。吸食毒品的种类从传统毒品向K粉、麻果、摇头丸、冰毒等新型合成毒品转变,给禁毒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青少年因为心理素质不成熟,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比较低,抱着好奇、追求刺激的心理去以身试毒,结果成了毒品受害者。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合成毒品有“精神依赖”,对人体的毒害更加隐蔽,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吸毒一旦上瘾,将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吸食者中枢神经受损。毒瘾即使隔离戒除后,仍有大部分人会存在稽延性戒断症状,复吸率非常高,相较于传统毒品有更强的成瘾性和危害性。合成毒品不仅伤害吸毒者,还极易引发交通肇事、自杀自残、伤害他人、暴力抗法等恶性事件,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登记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数量快速增长,吸毒人员年轻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无疑是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曾有报道说,目前我国最小的吸毒者只有8岁,吸毒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0岁。一些青少年错误地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一种时髦,吸食少量新毒品不会染上毒瘾。结果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好奇、无知、错误的人生观的影响,还有经济利益的诱惑是吸毒低龄化的重要原因。毒品在吞噬着涉世不深的下一代,加强禁毒教育迫在眉睫。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学校担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禁毒教育事关重大,而破解吸毒低龄化的问题是禁毒的重要环节。加强禁毒教育,对孩子正确引导,提高孩子对毒品的认识能力,也会增强他们对毒品的“免疫力”。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对禁毒宣传教育提档升级并成为制度常态,才能筑牢青少年禁毒教育的防线。

(北京时间综合东方网、中国禁毒等报道)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