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差评客户被“打砸”是商业操守“破产”
发布时间:2016-04-04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江苏的一对年轻的情侣因为一次网络订餐,引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3月26日,小林和小肖在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下了一单,折后总共花了28元。下单后1小时,外卖送到了家门口。(3月30日央广网)
大学生通过“饿了吗”点餐,觉得味道不好给了差评,而店家的一句“这个差评严重影响了店里生意”彻底点燃了买卖双方愤怒的“味道”。店家要求取消差评未果后,留下“我知道你家在哪”,将大学生租住房的门砸了,还将锁撬变形。饭菜的味道可谓“众口难调”,有纠纷很正常,为何不沟通解决,而相互宣泄愤怒呢?试问,网购买家给差评被“打砸”,店家何来的底气?在笔者看来,给差评客户被“打砸”是商业操守“破产”。
上门“打砸”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暴力破坏他人财物,赔偿损失就完了?俗话说:和气才能生财,有着改之,无着勉之。做生意,难免会有中差评,稍微沟通解释一下,就好了。涉事的“乡村豆花饭”还存在虚假宣传,目前已经下线。当前网上商家因为门槛低,良莠不齐,给个差评就敢上门砸门,行为简直令人咋舌。这样的事既影响商家和点餐软件的声誉,也影响民众的利益,这样的行为之所以时见报端,在于违法成本太低了!急需相关部门加强管理,让类似恶意报复买家的卖家明白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是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店要想做大,必须虚心听取客户的意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而不是义愤填膺“打砸”客户。网店在通过电话恐吓要求买家取消“差评”不成的情况下,上门打砸报复客户,这与流氓地坯又有什么区别,表面上是出了口气,实际上是“自我拆台”。
买卖不成交情在,买东西的未必每次都能称心如意,卖东西的也肯定会碰到挑剔刁难的顾客,这些都不奇怪,只要买卖双方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就行。差评也不是无缘无故给出的,味道差与图片不符,差评也是合情合理的。网店也不容易,卖家希望人人都给好评,进而吸引更多的买家,这样的心理完全可以理解。如果遇到有顾客给差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主动和对方取得联系,虚心听取意见,按网络平台的规程来,走申诉的途径而不是上门行凶“泄愤”,商业操守已经“破产”。
【四川 刘正猛 18090430056】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