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对贪官的“咆哮”不能止于忏悔录

发布时间:2015-11-20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翻开贪官们的忏悔录,可以发现,尽管贪官们仕途腾达的经历和东窗事发的缘由各有不同,但是又是相似的原因!又是熟悉的案情!又是对不起党对不起家人……”昨天,南京市纪委监察局官方微博“@钟山清风”公开了几个违纪违法当事人的忏悔录,并称其为“忏悔录咆哮体”,因为每段忏悔下面都配了一张“咆哮帝”马景涛经典咆哮的照片,此外还有一段清风点评,这种新颖的形式引来不少网友围观转发。(11月20日人民网)
“叫你贪污受贿!叫你怠政不作为!纪委一出手,傻眼了吧!”,遍览忏悔录下面所配的咆哮照片,可以说是句句实在,很接地气,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南京市纪委别具匠心的良苦用心,不失为反腐倡廉教育的一个创新,应该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值得点赞。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如此咆哮振聋发聩,固然重要,但总有一丝隐隐的来得太迟的感觉。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纪检组织实现了全覆盖,监督已经成为纪检机构的主体责任,而且要求这种监督是常态化的。如果领导干部出现不良倾向或不良问题的苗头,就要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提醒、早纠正,做好病前预防,防止干部的小毛病演化成乱作为的大问题。以此来看,让干部“红红脸、出出汗”的相互帮助、批评更能防患于未然。而许多官员落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失有力、有效的日常监督管理,缺少当初铮言相劝。
更或,纪检组织要放下情面,铁面监督,敢当“黑脸包公”。如果能够在事情伊始就当面“咆哮”,带来实实在在的警醒和震慑,或许不仅可以挽救干部,体现“治病救人”的组织关怀,更是监督有力的具体表现。把平时的监督、斥责甚至问责做好,“咆哮”到位,比起在干部锒铛入狱后忏悔录上的“咆哮”更加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