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农民冒充“市长儿子”骗财骗色魅力何在?

发布时间:2015-10-2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吉林市45岁农民冒充市长儿子,中铁某局处长,用微信交友方式对多名女性骗财骗色。10月27日,吉林市警方称,涉案女性已达几十人,但大多女性碍于面子没有报警。(中国新闻10月27日
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曾两次入狱,通过微信讲自己是市长的儿子,竟然能让几十名女性信以为真,并为之献身又供财。看似简单的骗局,但类似骗局真还有人相信,还真能成功,并屡屡得逞。并且受骗人大多还是有钱、有势的所谓“聪明人”。
简单以“冒充官员 骗财骗色”为关键字在“百度”上搜索,竟有26.5万余条信息。辽宁沈阳籍男子赵锡永一介平民,冒充“副部级巡视员”行骗四省,原云南省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昆明市时任市长张祖林等还亲切接见;长沙一个说话结巴的下岗职工,冒充“中央巡视组官员”,以可以帮人办事为由行骗9.3万元;枝江男子冒充官员骗财骗色 2年作案23起骗21万等等。正因行骗人员冒充的是国家干部、公职人员在社会行骗,相较于一般的诈骗,更能引起社会关注。又因公职人员的特殊身份,在社会上行骗相较于其他的行骗行为,更能引起他人的信任。
为何冒充官员行骗能如此得心应手。一是社会公众对官员身份的认同,认为官员高人一等,有着特殊的权利,也不敢轻易的怀疑;二是官员的基本信息相对闭塞,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基本信息在网上难以找到,有的同名同姓也难知道其真实相貌;三是被骗人员心存贪欲,自认为自己鸿运当头,碰上了达官显宦,能因此获得荣华富贵,或能借此事业亨通,这一点也正是骗子能屡屡成功的关键。
预防上当受骗首先还得从自己做起。当遇到所谓的“达官贵人”主动示好,自己多反思自己有何德何能、自己真是如花似玉?能被“所谓”的官员相中。你想依附他的权贵,骗子想要的是你的美色与金钱。即使权贵是真,如此高调炫耀想必也是过眼云烟,最终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自尊自爱自重、不妄想攀强附贵、不贪图小便宜,又怎能轻易上了骗子的当。
冒充官员骗财骗色能屡试屡验,不是他们长得有多帅,也不是他们人品有多好,更不是他们思想素质有多高,魅力在于他所伪造的权力假象、富贵的错觉,更是社会公众对官员权力无底线的崇拜,正因为如此才让冒充官员的行骗者有着迷人的魅力。
作者:木木
由头网址: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5/10-27/7591979.shtml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