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护幼女,勿忘男童(二)股市虽冷,头脑勿热(三)山寨清
发布时间:2015-08-27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一)保护幼女,勿忘男童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本周正式进入三审程序。根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向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议报告,建议取消嫖宿幼女罪,对该类行为统一按照强奸罪中的奸淫幼女进行从重处罚。一般认为,取消嫖宿幼女罪是为了进一步严刑峻法,提升对幼女的保护力度。
不论是当初的立法,还是现如今的修法,立法机关对幼女身心健康特别是性权益的保护都是一以贯之的。然而,在人们持续关注、关心幼女的同时,却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对男童的保护。人们常常下意识地认为女童是性侵行为的主要受害者。事实上,性侵男童在世界范围内同样非常普遍。一些研究和调查甚至表明,男童被性侵的可能性甚至比女童更高。
根据瑞银慈善基金会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共有8%的受调查儿童表示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性侵犯,其中男生比例比女生高出2.7%。广东省2013年公布的一项关于广东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报告显示,男生有被迫性行为的比例也高于女生。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五起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中,就有一起为性侵男童案件。
与男童遭遇性侵被普遍忽视相对应,法律对于男童的保护也远弱于女童。目前刑法除了猥亵儿童罪之外,并无其他罪名可以制裁性侵男童的行为,这让男童的性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
这明显不公平。男女平等理所当然的包括男女性权利的平等保护。特别是对于儿童,不论男童还是女童,他们一旦遭受性侵害,理当受到法律的同等制裁和打击。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一条就开宗明义的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并未区分男女。该《公约》第三十四条还要求缔约国保护儿童免遭一切形式的色情剥削和性侵犯之害。对未成年人进行无性别差别的保护也是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以英国的《性犯罪法令》为例,只要与十三周岁以下的儿童性交便视为强奸,不论儿童是女童还是男童,也不论该儿童是否自愿和同意;与十六周岁以下的儿童之间进行的性行为,无论是身体接触或者非身体接触的行为,都构成犯罪。
此次刑法修改提升对女童的保护力度固然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千万别忘了加强对男童的保护。可行的方法之一是,将强奸罪的对象从妇女修改为一般人;同时增设奸淫幼童罪,独立单列在强奸罪之外。与不满十四周岁的儿童发生性行为,不论男女,统一进行定罪处罚。
(二)股市虽冷,头脑勿热
继8月24日大盘暴跌8.49%熊冠全球后,8月25日再跌7.63%。“跌跌不休”的股市如同一头冷漠的怪兽,把股民来之不易的财富顷刻间吞噬大半甚至席卷一空,令无数人哀声遍野欲哭无泪。股票赔了钱固然可悲、可叹、可怜,可面对冷漠的股市大家千万不要丢掉了最起码的冷静,不然这结果恐怕会更冷酷。
首先要说一说那些一赔了钱就只会跳出来骂证监会为代表的政府部门的。赚了钱就是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功劳,赔了钱就是证监会的罪过,这个逻辑是不是有点“那个”了?股市大涨时没见你感谢政府,股市暴跌就骂国家不给力,这个态度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所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忠告是不是天天在耳边响?“愿炒服输”难道不应该是每一个股民应有的觉悟吗?遍观寰球股市,哪有只许赚不许赔的道理?不论是什么部门,也没有保证你必须赚钱的义务和责任!撒泼耍混飙脏话骂娘之类,并不能挽救股市,只会让你输了投资又败人品。
还有不能不提的就是那些因股市暴跌而无心工作之人,尤其是那些本应该成为各行业中流砥柱的中青年人。股市投资固然可能带给你财富的快速积累,但一味地指望着在股市中一夜暴富,这种心理未免也太过投机和功利了吧?不论是谁,只有依靠自己从事的事业,靠勤勤恳恳地付出和工作,才能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从这个角度而言,就算你在股市中赚到了足够的钱,难道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整天躺在钞票上睡大觉了吗?那样的你岂不是应了那句“穷得只剩下钱”了?股市亏损自然让人心情压抑,但若因此影响了工作,耽误了正经的事业,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损失加倍呢!与其为过去的损失而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冷静下来塌实做事,这边的损失那边补,焉知塞翁失马不是福?
此外,有一部分人也不得不在这里提醒一下他们。眼见大盘跌穿3000点,好多人开始在微博中,在朋友圈里,大肆宣扬“抄底论”。倘若是有根有据的分析也就罢了,偏偏这一切都只是充满“赌博心理”的投机之论。虽然不少专家在发声呼吁大家保持冷静观望的态度,但从很多人的表现看,显然是选择性地“失聪”了,他们更愿意听取此类“趁机捞一笔”的建议。如此盲目和赌博式的投身于股市,真的让人很难看好他们的未来和前途。
有人说股市就是战场,炒股就是一场战争。的确如此,那么大家就更应该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亏损之后要么卧薪尝胆重头再来,要么识时务明大局,重新审视自己该继续奋战还是急流勇退。请大家保持起码的理性和冷静,以客观平和的心态看待股市涨跌。千万别像红了眼的赌徒一样,把股市当成了赌场,把大盘当成了赌桌,把股票当作了筹码,满脑子只剩下发财的大梦,而忽略了其中的风险,毁了自己正常的生活。
(三)山寨清华现身武汉吗?
日前有读者报料称,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东湖校区的新大门与清华大学校门有“撞脸”之嫌。记者到该校现场求证,这个2014年5月23日落成的欧式风格校门,不论是建筑样式,还是建筑雕刻、色彩等细节上,果然都与清华大学“清华园”校门神似。(8月25日新华网)
作为负有追求知识传授技能力主创新传播真理使命的大学,在校门“撞脸”这件事上,至少不应该比明星撞脸、撞衫的比例更大。然而事实或许并不如此,种种情形表明,在山寨方面,大学已出现奋勇领先之苗头和嫌疑。
在浮躁而又急迫的社会转型面前,同质化在各大领域几乎都是一大难以避免的现象。令人难堪的是,大学已经用种种“撞脸”现象,证实了他们已无奈地成为了其中的主力军。在硬件方面,校门之外,主体建筑规制、校园布局风格,难免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抄袭。至于在软件方面,校训、校歌、形象LOGO、大学精神用语,甚至于就连大学校名之类,也时常“撞脸”。在千校一面式的“撞脸”之余,能够稍微变几个字,以示区别,已经足以令人欣慰,算是知耻近乎勇了。
以校门“撞脸”为例,远非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的独家现象。不需要过多用力就能发现不少,比如湖北工业大学新校门神似武汉大学牌坊校门,石家庄花都艺术学校校门神似河南工大校门,东莞北大学园博雅外国语学校神似北大校门等等。此番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东湖校区移植清华园校门,是“拥有一颗清华的心”也罢,还是一时疏忽“没有想到”也罢,恐怕哪种说辞都难避免舆论之讥。坊间进而直指如今大学原创力的后腿不得力,大学治学不严谨,甚至于学术抄袭现象频出等等老毛病,新账旧账一起算,都是可以预见的舆论热度。
校门“撞脸”,如何消弥后患?通常情况似乎是取决于舆论的杀伤力。一旦舆论持续火力聚焦和曝光,恐怕一些大学当事人的辩解只会越来越苍白和乏力,最终难免会出现一拆了之的情形。其实眼下的大学,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撞脸”,几乎是规模化的。一旦悄然拆除和大规模改换成风,难免又会导致新一轮的折腾。前不久发生的某大学校校庆宣传片抄袭事件,不就是屡次改换屡次出现抄袭争议吗?最终不仅大学令名未能修复,而且还难免劳民伤财。
依愚意,山寨的校门不妨就放在那里,山寨的校园建筑也请原样保留,山寨的校训、大学精神之类,也都暂时不要动它吧。
这些玩意儿都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我们缺乏创新能力的现实写照,保存下来不仅经济,而且有一种自警的意义。山寨是不是创新的起点,我不知道,但是对山寨品的历史性保留,至少能够让我们见识我们曾经多么无奈,曾经真实地拥有一个如村上春树所说的“想像力停止了功能”的时代。身边存有山寨,眼中看到山寨,苟能以此为鉴,对大学的崛起也不全是坏事。
作 者: 老马
联系电话:
13778098963
邮 箱:
2010926518@qq.com
地 址: 四川省三台县梓州干道16号
邮 编:
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