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能上能下”是“检验”也是“考验”

发布时间:2015-07-31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多位党建专家表示,《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进一步完善了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对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7月30日 《人民日报》)
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上得来”、“下不去”的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干部管理体系建立的瓶颈,不仅导致干部队伍日渐庞大,而且还使干部队伍如同“死水一潭”。只要戴上了“乌纱帽”,哪怕“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也可以高枕无忧,是典型“劣币驱逐良币”。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出台,无疑会发挥“鲶鱼效应”,激活队伍,促使干部“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从而推动事业不断进步。
《规定》出台,是完善干部管理体系建立的关键步骤。然而,应该知道,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必是事出有因,一方面可能解决的时机和内外环境条件不具备,另一方面可能面临的阻力十分巨大。所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绝不是手包擒拿,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将面临不少新课题。
《规定》第八条明确了领导干部〝下〞的10种情形,给出了六种“下”的渠道。就是要用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进行比对,存在10种情形之一就应当“下”。《规定》增强了位子的危机感,要求“乌纱帽”既要戴得上,还要戴得稳。“能上能下”对能者是鼓舞,对庸者是巨大压力。《规定》如同一把标尺,是对干部进行一次全面“检验”。
《规定》出台前,组织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选拔干部。要按照《规定》要求,组织部门既要选又要免,着实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干部“上”位可能会心情愉悦,而“下课”难免心生怨恨、矛盾丛生。如何让干部“上”的顺理成章,“下”的有理有据,必须有严格衡量标准,必须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下”的人心服口服。《规定》如同一道难题,是对组织部门能力的一次“考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维护好正常新陈代谢,才能确保肌体康健。打通入口和出口,让干部“能上能下”,是打造一支“靠得住、雄得起”铁军的内在要求。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