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快评】收费公路,别把选择题做成是非题

发布时间:2015-07-21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点击:

【快评】收费公路,别把选择题做成是非题

李洪兴

 

“在高速公路上不能开倒车”,这是常识。不过,有些事却可能并非如此非黑即白,可以简单定论。21日,备受关注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争议的“该不该收费”“怎么样收费”问题,就是如此。

 

高速公路,从零起步到里程世界第一;高速公路管理,从交管部门贷款集资到政府债券“借、用、还”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随着“高速变化”,法律法规也需要升级,这也将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根据修订稿,未来将构建“以非收费公路为主、收费公路为辅的两个公路体系”,采取“收税”与“收费”并行的方式。修订稿的内容,并非一句“高速公路将长期收费”即可涵盖。而其中体现的用法治思维护航改革的努力,也应该称赞。

 

然而,近年来,公众对“脚下的路”不仅在服务、品质上有要求,而且在知情意愿上也更为迫切。尤其在为何收费、如何收费、收多少费、收多久费等问题上不想再看“糊涂账”。因此,任何一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举措要写入法律文件,都会引来各方关注甚至多元声音,这不仅属于正常现象,一些合理意见也当充分吸收。

 

事实上,收费公路政策之所以常常掀起舆论风波,与公众存在的两种观念不无相关。其一,高速公路姓“公”,本就不该收费;其二,高速公路在债务到期后,不管是否还清都该停止收费。其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在国外收费政策也渐成共识,不收费即收税,这不是一道“收”与“不收”的是非题,而是“收税”或“收费”的选择题。而面对我国“专项税收和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无力承担所有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和债务偿还的资金需求”的基本情况,“一刀切”也会显得有些武断。

 

话又说回来,修订稿表明,收费公路的门槛在提高、范围在缩小,“收税”与“收费”并行,对97%左右普通公路使用者征税以示公平,对3%左右高速公路使用者收费以显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并没有为长期收费开绿灯,也没有为停止收费设“路障”,基础性、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高效率、高水平的通行服务并举,是兼顾不同用路者权益的用意所在。

 

改革,总会饱含公众的期待;期待,更是对改革见实效的高要求。改革之举要回应各方声音,尤其需要充分征求意见,吸收合理意见,最大程度满足公众知情权。就像修订稿中专设“收费公路信息公开”的部分,详细列出了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该公开的内容目录。这种阳光征集民意、阳光施政改革的举措也该一以贯之。

 

一条收费公路从建设、使用、养护、管理,不是简单“钱”的问题,其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之多、协调规模之大、统筹范围之广,既是监管的挑战所在,也是改革的复杂所在。如同世界银行一份报告的标题所言“中国的高速公路:连接公众与市场,实现公平发展”,在改革深水区笃定前行,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网络定将成为“全国人民的优良资产”。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