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六尺巷”的故事教育君子教育不了小人

发布时间:2015-07-13      来源: 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六尺巷”的故事教育君子教育不了小人
据媒体报道,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11月15日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随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学思践悟”专栏和“廉政文苑”栏目相继刊发了《德法相依相辅而行》《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两篇文章,文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的问题。(2014年11月21日人民网)
两家争院墙基地发生纠纷,一家给在京城做大官的亲人写信,想以势逞强。没想到大官宽宏大量,回信写了一首劝解家人息事忍让的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的家人也能宽心秉承,把墙基后退了三尺;对方受到感召,也把墙基缩回三尺,中间留出了一条宽六尺,便于人们行走的胡同。
 这则故事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宣扬了古人的美好品德,启发后人遇事要行善、以宽大为怀、自甘吃亏,让那些那些沾上点芝麻大官亲就浅薄狂妄、目空一切,仗势欺人,横行霸道的官儿子、官孙子,八竿子打不着的支派远亲,在这些高风亮节的古人面前应当知羞。
然而,美好的愿望与残酷的现实总是有着距离。事实上,“六尺巷”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争执双方都是高风亮节的“君子”,如若不然,你让了三尺也是白让,对方反而会“得寸进尺”、“得尺进丈”。
在现实中,贪官之所以可恨,就在于其本人的人品就很糟糕,在利益面前从来就不会谦让,只要有空就会钻,有利益就要占。在我们的党的建设历史上,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开展得不少,有几个时候看到贪官们因为受到良心的启发而主动“投案自首”的?
所以,不要迷信古人讲过的“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有阳就有阴,有高尚的人就有阴暗的人。对于贪官,我们更多的精力要放到“发现”、“惩处”、“清除”上面,认为通过思想教育就能让贪官们变成“君子”,无异于“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
当然,也不是说思想教育完全没有作用,但我觉得其主要作用还是对原本人品就很好的的人有用,可以让他们的人品更完美;而对人品本来就很坏的人而言,思想教育的作用几乎为零。(任君/文)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