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许耀桐:扩大党组设立范围 社会治理需强化党的领导

发布时间:2015-05-30      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点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5月30日电 (黄策舆)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有坚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领导机关中设立党组,是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

许耀桐对记者谈到,目前党组多存在于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政府等机构,依据《条例》未来党组设立的范围将更广泛,党的领导范围也将更广泛。与党委不同,党组是领导机构,党委是政治机构,派出党组主要是加强党的领导作用。作为国家的执政党,向其他行业、领域派出党的组织机构,更体现了我们党依规治党、依法执政的特点。

许耀桐分析认为,比对《中国共产党章程》此前对党组的规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不难发现,“社会组织”此次被明确指出,各级组织设立党组的要求,由此前的“可以设立”改为“设立”。

“随着社会治理的兴起,很多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新增的社会组织,有一些以往没有纳入到党组织领导下”,许耀桐认为,这次条例的出台,填补了这个空白,有效避免了我们执政党在社会治理中的“缺位”。通过这一条例的出台,党主动承担起了对社会组织的领导责任。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组织既不是党政机关,也不是行政事业单位。现在向社会组织派出党组,主要是考虑到社会治理需要强化党的领导,既是雪中送炭,更是锦上添花。

许耀桐分析,此次明确提出在“社会组织”中设立党组,主要是考虑到社会治理需要强化党的领导。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中全会《决定》共24次提到“治理”,主要有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小区治理等等提法。国家治理不仅是一个战略目标任务,而且是各级干部必须掌握的工作方式方法。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