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新中国成立100年会是什么样子?相信习近平相信中国

发布时间:2017-10-13      来源: 《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    点击:

来源:《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

 

相信习近平相信中国

文/〔美〕罗斯·特里尔

 

  新中国成立100年会是什么样子?

 

  虽然预测未来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但中国领导人早已将战略目标锁定到了这一年。

 

  习近平多次公开宣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执政党对全体中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不可更改的“军令状”。

 

  这就意味着,中国要重返世界之巅,回到这个民族应该达到的高度。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中国必须“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届时的中国不仅要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方面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政治、文化、国际影响力等软实力方面也必须跻身世界一流。中国的崛起将不允许有明显的短板,而是全方位的复兴。

 

  中国的复兴,不是为了当一个自给自足的“超级富翁”,而是立足于中国人传承已久的兼济天下的使命与情怀。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在为纪念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诞辰90周年撰写的文章中说:1911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45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6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是毛泽东的复兴梦,也是习近平的复兴梦。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到: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

 

  中国的复兴路上关山万重,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复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难题。但中国复兴最大的风险还是来自于中国人自身,特别是失去了梦想的能力。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中,梦想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几乎是一个贬义词,梦想家几乎等同于空想家。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高级客座研究员马丁·雅克,在其著作《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一书的序文中,高度评价习近平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就是重新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梦想能力,让整个民族都找到了未来感——“目前,已经有7亿中国民众摆脱了贫困,尽管其生活水平仍只是一般,但相比于以前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过去的中国相对贫困,现在则日渐富强。此前的中国生活在历史的阴影当中,现在的中国却越发自信、乐观。因此,中国能够做得起梦。”“面向未来也成为习近平时代的特征之一。”“不止于此,中国还需要有梦想,因为其必须要设想并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未来。”

 

  马丁·雅克等认为,习近平不但重新唤醒了中国人的梦想能力,而且让中国人的未来形态也变得更加清晰了——“中国梦”鼓励每一个民众不仅要敢于构想国家的未来,同样也可以构想自己的未来。实际上,中国的年轻人已经明显展示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民众将经历一场全方位的巨大变革,将展现出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特征:更加富有、健康,更为国际化、富有全球视野,更能体会他者的感受,更加自信,教育程度更高,思维更加开阔,更为重视环保。”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如果平心静气地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在过去的20个世纪中,有接近17个世纪的时间位居世界最富足大国的位置。布热津斯基说过,“中国在农业生产力、工业创新和生活水平方面领先于全世界”。换句话说,中国位居世界一号的主角地位,在历史上更像是常态,而屈居配角更像是非常态。21世纪中国复兴,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让中国恢复应有的常态。

 

  当然,相比过去中国文明内部的自我盛衰循环,中国新一轮崛起将依托于全球化,也服务于全球化。

 

  如果站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中看待中国的复兴,将会发现未来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处于世界舞台中心位置。在过去的零和博弈时代,中国的地缘格局在世界大国中最为不利,不论陆地还是海洋都面临着强敌环伺,全世界强大的对手国家似乎都被摆到了中国的周边,“中央大国”更像是“四战之地”。但如果世界进入全球化的多赢时代,中国所处的格局就截然不同了——中国与未来世界最有潜力的经济体都具有区位合作优势,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在陆地上可以与印度、俄罗斯、韩国、土耳其、沙特、巴基斯坦、伊朗等国以及欧盟直接沟通,在海洋上与美国、日本、加拿大、印尼、澳大利亚等比邻而居。同时拥有海陆两栖优势的中国,在G20中最适合担当中央枢纽,全球的经济地理中心非中国莫属。

 

  可以说,正是全球化赋予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的机会。没有全球范围的托举,中国无法成为世界级大国。同理,缺乏全球视野,中国人也无法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所以,习近平鲜明指出“中国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正是着眼于中国复兴的内在需要。

 

  全球化将托举起中央大国的荣耀,但中国对全世界的回报也将是丰盛的。到2050年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繁荣和科技创新的主发动机,中国也将成为世界和平秩序的最重要守护力量。而其中意义最重大的,莫过于中国将为全世界奉献一条和谐共赢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在于: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模式,即像中国这样积贫积弱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都有机会通过自我变革崛起,这充分证明不走掠夺与侵略的老路是完全可行的。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之,和谐共生符合历史的意志,发掘人性的善比放大人性的恶,更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车轮。

 

  曾经长期考察中国的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著作《中国问题》一书中坦言:将中国改造为现代国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外国人应该静待中国人自行解决。只有中国人才最了解中国,我们并不了解。如果任其自由发展,最终必然会有一种适合于他们性格的解决办法,我们不应该越俎代庖。只有他们自己慢慢摸索出的解决办法才是长久之计,而外部势力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强加给他们的必然是不自然的,因而也不会是长久的。

 

  已故的美国汉学家、政治学家白鲁恂曾经指出“中国是裹着民族国家外衣的文明体”。鉴于中国文明的独特性,白鲁恂等坚定认为,未来中国即使强大起来,也会与西方诸大国的表现截然不同。

 

  中国发展道路根植于中国的文明传统,中国道路方法论的核心就是只有坚持走自己的路,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不顾文明基因的差异,一味地克隆或者复制他国模式,必然引发强烈的副作用。中国不向外输出革命,不诱迫他国模仿中国经验,更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则。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一书中指出,科学技术的这种高速发展首次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物种的人类能否柔顺到足以适应一种他们正在如此迅速地改变并在许多情况下予以污染的环境。人类能改变自己传统的习惯和制度以妥善处理作为科学技术有害的副产品而源源不断地产生的大量难以对付的问题吗?

 

  在急速发展的科技力量面前,人性的进化是如此的缓慢。如何处理科技以及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作为古老文明大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丰富经验。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教授杜维明等指出,中国有责任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还要“把人生的意义价值探讨出来”。

 

  在当下详细描绘30多年后中国的文化样貌形态,显然非常困难。但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可以看出,近3000年来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波动并不大,中国文化的内省能力和适用能力,可以让中国在极为剧烈的社会变迁面前,也能保持岿然不动。

 

  这里不妨以《论语》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为例。这篇文章通过记述公元前5世纪时孔子和四个弟子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几种治国思想的差异。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治国思路虽侧重点不同,但都符合先富后教、富国强兵的路子,孔子也都表示赞成。但曾晳却提出了一个治国理政更高的境界,即通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带来社会的康乐和谐、安定祥和,人人充满活力又揖让自律,让个人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中找到生命的价值。所以,曾晳得到了孔子的最高赞许。

 

  可以想见,未来的中国人仍然会坚守这样的心灵自由境界。“仁者爱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与天地精神独往来”“在山水田园间诗意地栖居”,等等。即使再过几个世纪,这些也将仍然是中国人的生命价值追求。

 

  中国人的世界观表现在生活方式上,是追求立德树人,天人合一,在恬淡自然中求得安身立命之所;表现在处理对外关系上,是重视怀柔亲诚,“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中国即使强大起来,也不会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中国将更像是一位忠厚的长者,以信义著于四海,以大度包容的态度对待偏见和傲慢,竭诚联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减少全球的纷争与困扰。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时曾指出,“美国将成为人类最后唯一的帝国”。他的预言现在看来至少说对了一半——美国的确是人类社会最后能享受霸权的“帝国”,当今的世界也没有合适的“帝国候选者”。因为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放弃了“霸权思维”,中国不愿意甚至憎恶成为帝国权力的“竞争者”,人类社会也不会再出现一个大权独揽的铁腕国家担任地球的守夜人。但美国不一定是人类最后一任最强盛国家,因为中国人早有古训“故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间的大德容不下私利长久存在的空间。未来的人类必然会选择最正直最无私的国家作为自己的表率,而对天道与人性都有着最真切体会的中国人,无疑是其中最有竞争力的。

 

  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在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典时饱含深情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在复兴路上,中国注定能够冲破一切艰难与风险的最大资本,也正是来自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天下意志的中国人民。对此,习近平深有感慨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这是美国当代女诗人玛丽安娜·摩尔的诗作,也是习近平最喜欢引用的诗句之一。在引领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习近平正在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证明,梦想的实现正在离中国人民越来越近。中国复兴的最终成功,将充分证明习近平复兴战略的伟大意义。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