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日报】行政检察,剑指权力任性

发布时间:2015-06-04      来源: 最高人民检察院    点击:

来源:人民日报

 

随着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5月1日正式实施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各项重大部署的逐步落实,行政检察工作的内涵外延正在发生新的重要变化,促使权力的制度牢笼越来越紧,国家和公共利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一度并不活跃,甚至有“萎缩”

  

对于“行政”,大家都很熟悉;对于“检察”,很多人也不陌生。可是如果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行政检察”,有些人就不太了解了。其实,早在1989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行政诉讼法就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就是行政检察的基本法定内涵,它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又一锐器,是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个人合法利益的又一保障。

  

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在“民告官”的案件中,如果法院作出了让当事人不服的判决,怎么办?此时,行政检察就值得关注。很多地方检察机关出台规定,明确当法院驳回再审申请时,或者是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时,或者是当事人认为再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当事人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同时,对于检察机关来说,如果经案件审查,发现法院判决、裁定确实存有问题的,就可以依法采取提请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等举措,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好的制度设计,并不意味着好的实践效果。“民事诉讼案件监督和行政诉讼案件监督往往都在同一个部门——民行检察部门,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相对于民事检察的突飞猛进而言,行政检察却表现得并不活跃,甚至有‘萎缩’的迹象,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5月22日,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工作会议期间,多位与会代表告诉记者。

  

2012年初,吉林省检察院民行检察部门的一份调查报告,把民行检察工作这块“短板”完全暴露出来:“近年来,民事纠纷、行政诉讼案件呈几何级数递增,而人民群众对司法不公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这方面。”而其中的行政检察工作,又成了“短板”中的“短板”。该院行政检察处处长吕玖昌当时说得更为直接:“面对一些行政乱象,别说群众意见大,就连我们也好像是束手无策,只能干瞪眼。”

  

一直以来,有专家认为,目前行政检察的监督范围明显偏窄。“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检察院是国家的监督机关,对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等情况进行监督。这就意味着既可以对法院的行政诉讼进行监督,也可以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但是,目前的行政检察则主要集中在前者,其实后者也存在诸多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监督。”

  

行政诉讼和行政违法监督并举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权不可任性……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部署全面依法治国以来,法治建设开启了新篇章,这对行政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看到2012年的那份调查报告后,吉林省人民检察院遵循中央部署,积极调查研究,并于2013年底出台《全省民事行政检察实现全民推进工作意见》,确定以“行政违法监督与督促,支持行政案件起诉”等10个方面和“建立以重大行政行为通报机制为载体的违法行为长效监督机制”等40个节点为整体架构,推动整体工作纵深发展。

  

2013年8月中旬,吉林省珲春市检察院民行检察人员获悉蛤蟆沟、太平沟一带河道滥采河砂情况严重,认为行政执法部门在砂场监管上可能存在违法违规甚至职务犯罪问题。经明察暗访发现:那一带河床蕴藏着丰富的砂金,不少人托关系搞采砂场的手续,真正的目的是采砂金、卖金子,这才导致滥挖滥采。

  

该院立即向水利、国土、公安等有关部门发出12份检察建议,并迅速联合控告、案管、反贪、反渎等部门,启动一体化行政检察工作。仅两个月时间,就一举查办了春化土地管理所原所长吴伟等涉嫌渎职和受贿犯罪案件37件37人,查办马兴满等社会人员非法采矿案件5件32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吉林省的探索实践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行政检察作出部署,不仅明确“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而且要求“完善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实行司法监督制度”;“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当督促其纠正”;“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2014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具体制度和程序。

  

行政检察的核心是对公权力的监督,基本职责是监督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活动依法进行,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违法行为,根本目标是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记者了解到,行政检察的内涵正在发生新的重要变化。在监督范围上,从过去单一的行政诉讼监督,拓展为行政诉讼监督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并举。在监督对象上,在以前主要监督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基础上,明确增加了监督人民法院行政调解书、审判人员违法行为和行政执行活动;并逐步拓展至对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的监督。在监督方式上,从过去法律规定的抗诉,发展为抗诉、督促起诉、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等多元化的方式。在案件来源上,从过去主要以当事人申请为主,发展到现在依申请监督和依职权监督相结合。

  

依法稳妥推进行政检察

  

“60多年等待,历史性机遇。”会议讨论时,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新中国成立后,检察机关就被确立为法律监督机关,其中就包括促进依法行政的职能。这些年的发展堪称曲折艰辛,直到如今迎来了大发展。

  

“在此之前,我们虽然在公益诉讼、履职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等方面有一些探索,但是到底怎么做,应该怎么把握,心里还没底。”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说,如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方向,作出了部署,但是很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研究。“比如,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如何准确把握‘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这个切入点,如何确定对行政违法行为实行法律监督的范围、方式和程序,都需要思考。”

  

“近段时间,大家对于公益诉讼的热情都很高,但这也要多研究、逐步探索。”新疆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宝平表达了类似观点,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但也要强调依法履职,特别是诉讼是最后的手段,什么时候、什么范围内运用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程序又该如何,这都亟须理论跟进、立法跟进。

  

“以往,行政检察是检察工作的薄弱环节,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等问题。如今,行政检察内涵得以扩大和丰富,这对专业检察力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都亟须重视。”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国宏表示,还要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的协调配合,加强与政府、法院的沟通联系,为行政检察的良好开展赢取共识、形成合力。

  

正因如此,“依法稳妥”“加强顶层设计”成为大家对下一步推进行政检察工作的共识。记者也了解到,最高检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为期两年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工作。待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后,最高检将正式部署开展试点工作,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